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2)

2013-05-12 02:16
导读: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一句大家习以为常的语句,看似一种简单的对于电视节目的包装,其实还是有其深层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一句大家习以为常的语句,看似一种简单的对于电视节目的包装,其实还是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含义的。而在当下,娱乐化的传媒氛围也正逐步形成,各种电视包装手段也更为发达,各种各样的对电视节目的包装进入受众的视线,让受众眼花缭乱。不过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它们的模式依然是“纯属虚构”模式,只不过方式可能更为隐蔽罢了。
  例如所谓的京城知名中医张悟本因为在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栏目发表自己“独到”的养生见解,一开始名利双收,继而身败名裂。人们对此事件众说纷纭,我们暂且不再对事件本身做过多评价,而《百科全说》节目的一些包装细节倒是值得我们注意。笔者仔细观察后发现,节目播出时在其一侧有“本节目观点只代表嘉宾的个人观点”的字样,而在事件发生后,湖南卫视也声称《百科全说》是一档娱乐类的节目,观点是仅供公众娱乐的。也就是说,《百科全说》的观点纯属嘉宾的个人观点,如果观众听从其观点出现任何后果,纯属意外,后果自负。这就和本文提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有了异曲同工之意了。而把责任推卸给“娱乐类”节目,也正钻了娱乐本身的空子。也就是说,电视包装造成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它遮蔽了电视节目的某种身份界限,而彰显了其娱乐性。所以,受众如果是以真正的娱乐态度和心境来收看《百科全说》,可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上述包装就如股市分析类节目中一再出现的“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一些报刊广告版下方会以不显眼的小字标注“上述广告内容只代表厂家观点,投资购买前需谨慎”等类似的表达方式是一致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本来受众是要从媒体中寻求真实有效的资讯的,而现在在受众眼中的权威也并不能保证资讯的真实有效,甚至它们的言外之意是:我们的资讯并不可信。所以,一时之间受众就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状况。其实,受众应该明白这就是一种娱乐化的传媒环境中的现象,以娱乐的态度对待这些资讯,可能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像周立波经常在《壹周立波秀》中所说的“以上所有观点,仅代表‘周立波扮演的周立波’的观点,与周立波本人无关”。当然,这样做并不能掩盖娱乐化那与生俱来的负面效应,也就是其责任感的缺失。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如果说综艺类电视节目正走向娱乐化是很正常的,那么不可思议的是其他在传统看来本应十分严肃的电视节目也正逐渐走向娱乐化,比如广告类节目、新闻类节目等。
  广告类节目的一个典型就是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其所销售的商品是如何便宜、效果是如何好,十克拉真钻只卖几十元钱、某种减肥产品一个月可减去几十斤、某种美白产品当场就能让本来布满青春痘且黑黄干枯的面部变得白嫩光滑……而且往往伴随着模特甚至明星充满激情的表演。这样的诱惑足以使对媒体的权威性毫无质疑的受众怦然心动,而心动的后果也免不了上当受骗。
  新闻类节目同样如此,从播新闻到说新闻,甚至开始“虚构”新闻,比如“华南虎”、“纸馅包子”、“后母虐童”等,我们真的不禁要担心是不是以后的新闻类节目中也会出现“本新闻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字样。
  面对娱乐化的传媒环境,电视包装遮蔽与淡化的是受众对内容真实性的关注,而彰显的则是外在形式上的娱乐性,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中,也许坦诚地承认“纯属虚构”,让受众以娱乐的心态知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有所坚持、有所辨识,才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态度。(本文为河北科技大学校立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美]:《娱乐至死》,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玛丽·道格拉斯、贝伦·伊舍伍德:《物品的用途》,参见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让·波德里亚[法]:《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篇:论高校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融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