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艺术审美之含蓄美(2)
2013-05-18 01:51
导读:人们形容一副有意境有道性的美景,常通过如诗如画来表达,既是谓之诗画。含蓄在诗人那里如果是作者不经意间的产物,那么对于画家,常常是故意为之
人们形容一副有意境有道性的美景,常通过“如诗如画”来表达,既是谓之“诗画”。含蓄在诗人那里如果是作者不经意间的产物,那么对于画家,常常是故意为之。在画作创作中,很多人认为中国画是不讲章法的,看画的创作,关键是看画者的心灵。有的画作简
简单单就挥就而成,有的则酝酿多时。郭熙在他的绘画理论专著《林泉高致》里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意思是画山、画水的
方法,不可以让山水在画作上一目了然,要“虚”、“挡”、“藏”。画家们有意制造模糊朦胧之感,或将某物置于眼前,总之是看不清楚。就像我们看到的一幅幅流传千古的画作上一大片的“留白”,而且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感受,每一块留白都不是多余,而是无穷的
想象空间,而且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遐想,这就是含蓄的效果。
含蓄被广泛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无一不包含含蓄,因为中国人的骨子里自古就形成了含蓄之气,它发起于艺术,同样也造就了艺术的含蓄美。这其中还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园林设计。弯曲小径,蜿蜒的回廊,还有小桥、流水,亭台云墙,青山古树等,都包含着园林艺术家的良苦用心。在中国,园林在进门的地方,几乎都不是可以一眼望到底的,不是一块巨石,就是一块林荫,要不就是假山……反正不会让人一眼就看透。含蓄美作为中国美学里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一种气韵,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表现出的含蓄美相对于西方以及我们现代的很多审美观念而言,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在我们面临传统文化日益丧失,被西方审美观念入侵的情势下,我们何以保持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大学排名 参考文献:
[1]引自鲁迅:《鲁迅全集》
[2]引自常建:《题坡山寺后禅院》
[3]引自朱良志:《中国艺术论十讲》
[4]引自王毅:《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境》
[5]]引自黑格尔:《美学》
[6]引自岳诗论:《八面风神——中国书法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