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影视画外音影视艺术生产的新策略(2)

2013-05-31 01:08
导读:倘若把《越人歌》视为一首情歌,那么,它和片尾曲的题目《我用所有报答爱》相配合,抒发了贯穿全片的主题意旨之一:爱。不过,这爱,却不能解读为

  倘若把《越人歌》视为一首情歌,那么,它和片尾曲的题目《我用所有报答爱》相配合,抒发了贯穿全片的主题意旨之一:“爱”。不过,这“爱”,却不能解读为通常意义上的“爱情”,而具有十分复杂微妙的意蕴:青女对无鸾的纯真无邪的爱情;无鸾对于爱情的“心灰意冷”;婉儿(即文婉皇后)被迫扭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荫庇的无望爱情。同时,作为无鸾与婉后死敌的厉帝,其弑兄篡位的动机,也潜藏着对于婉后的畸形性爱欲望。
  不过,导演冯小刚和作曲家谭盾,似乎都不是很在意“爱”与“欲”的诠释,更是看淡了“宫廷阴谋”情节原型所揭示的“复仇”主题,虽然谭盾宣称“东方的《夜宴》和西方的《哈姆雷特》就是一种意义上的不谋而合”。
  他们默契了一个共识:通过《夜宴》展露人性深处的那份难言的“寂寞”。
  谭盾显然对冯小刚的电影作品有过认真研究,并以天才的眼光看到了冯小刚的心灵深处。他说:冯小刚“虽然以前拍了很多黑色的,幽默的东西。但是我一直都能感觉得到,他内心深处需要拥抱,这部电影(指《夜宴》)里它表达出了一种感人的寂寞。”①鉴此,他指出:“《夜宴》是在挖掘人性深处的一种寂寞,然后再从这个寂寞里寻找希望。”冯小刚非常认同谭盾对于《夜宴》的审美价值取向的理解,说谭盾“看了剧本之后理解了电影反映的主题,于是写下了《越人歌》”。他在称赞谭盾的音乐“直入灵魂”的同时,指出“人和人之间有一种深深的寂寞,人很难被人理解,理解了就不寂寞,这首歌反映了寂寞。”②
   由于需要表现如此复杂微妙的主题意蕴,《夜宴》从《哈姆雷特》移植而来的“宫廷阴谋”情节原型,无论在结构形式还是在叙述内容上,都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从而建构成一种中国化的“异体”叙事模式。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展现“复仇”主题的悲剧情节,以制造“宫廷阴谋”和揭穿“宫廷阴谋”的矛盾冲突为主要线索。从而构成了经典的“宫廷阴谋”情节原型。主导着情节发展的敌对力量,一方是制造和实施“阴谋”的克劳狄斯,另一方是揭穿“阴谋”而复仇的哈姆雷特。而在《夜宴》中,太子无鸾对于“复仇”情节的发展不能起主导作用,敌对双方的主角,是弑兄篡位的厉帝和忍辱偷生的婉后。其情节主线索被具体设置为:厉帝通过阴谋手段,实现了弑兄篡位而霸占“艳丽的皇后”的目的,并图谋杀害太子无鸾;婉后为了“复仇”不惜忍受奇耻大辱,一方面竭力保护处于危机中的情人无鸾,一方面伺机密谋毒死厉帝,梦想扶持太子登基而心满意足地做其皇后。厉帝被她毒死了,无鸾为了保护她中毒剑而死,最终,她也被人用毒剑暗杀……
  《夜宴》中表现“爱”与“寂寞”的情节设计,却是《哈姆雷特》没有的。从深处讲,该片编导设计了无鸾、青女、婉后的三角关系,及其相关的“爱”与“寂寞”交织的情节,表现出中国艺术家在民族文化传统背景中对于人性的最柔软、最隐私之处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表现出可以与许多世界优秀影片媲美的艺术水平。正因为如此,虽然《夜宴》的制作有商业化之嫌,但是其文化价值、艺术水准是绝不应该被贬低的。
  
   影视画外音•当代文坛•2008.1影视艺术生产的新策略由此可见,《夜宴》移植《哈姆雷特》的“宫廷阴谋”原型,从本质上讲,只是把该情节原型作为孕育新的故事情节的原创基因,并非整体再现式的“翻版”,或是“克隆”式的完整复制,而犹如一种移植基因的新生命化。在这一生命化的过程中,原本生长于欧洲文化土壤中的戏剧艺术的“宫廷阴谋”原型,被跨文化移植到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的电影《夜宴》的“肌体”中。“宫廷阴谋”原型是莎士比亚原创的心灵模式,体现着评判人性善恶的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它作为新的艺术生命体的原初孕育体,像幽灵一样附身于《夜宴》编导的艺术精神之中,成为其情节创构的异质精髓;同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莎氏原型与高度浓缩五代十国历史而虚构的故事融合为一体,从而在一种新的生命程序中生成了一个新的艺术生命。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と 古典文学“坚贞爱情”的情节原型ぴ谇啻号枷窬缰械南执变形
  
  《豪杰春香》是在移植古典作品《春香传》的“坚贞爱情”情节原型的基础上,采取时尚化的现代变形手法创作而成的青春偶像剧,在韩国乃至全亚洲获得青少年受众欢迎,有很高收视率。
  《春香传》是古代朝鲜民族的三大经典文学作品之一,被世界文学史家视为优秀的文学遗产。这部作品最早以说唱文学的韵文体形式口耳相传,所叙述的故事原型萌生于十四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成型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李朝英祖(1724-1776)正宗(1776-1800)时期,先后有多种版本传播这一故事文本。1954年,韩国出版《烈女春香守节歌》整理、校注本(朝鲜作家同盟出版社),定名《春香传》。韩国著名汉学家和《春香传》研究专家柳应九,将其编译为长篇小说《春香传》出版。
  《春香传》描述了一个古典的爱情故事:端阳节,南原府使李翰林之子李梦龙与退妓(改籍的艺妓)月梅之女春香,游春时巧遇于广寒楼,二人相互倾慕,私订终身。不久,李翰林奉调京师,李梦龙只得随父前往。春香与梦龙依依惜别。新任南原府使卞学道是个好色之徒,垂涎春香绝色,依仗权势强迫春香做其守厅(非正式的妾)。春香不从,被卞学道滥施酷刑,问成死罪下狱,命在旦夕。李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道御使,微服暗察南原,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将其革职惩处,救出春香,有情人终成眷属。
  几百年前原创《春香传》的古代民间说唱艺人,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他们创构的文学情节原型,被跨文本移植进当代电视连续剧的叙事文本,成为后辈同胞创作青春偶像剧《豪杰春香》故事情节的孕育元素。
  韩国KBS电视台制作的《豪杰春香》是一部18集电视连续剧。作为一部以“俘获”广大青少年受众“春心”为传播策略的青春偶像剧,该剧自然会通过鲜明的现代时尚色彩营造观赏魅力。既然如此,该剧编导为什么要选择古老的《春香传》情节原型呢?
上一篇:浅析现实主义电影与类型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