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5)
       2013-06-03 02:28
      
	  导读:⑧同④,第35页。 ⑨同①,第1393页。 ⑩同①,第1395页:其中开士东今译启斯东。 (11)易翰如《滑稽影片小谈》,《影戏春秋》1925年第12期。 (12)张秋虫《
	  
            ⑧同④,第35页。
    ⑨同①,第1393页。
    ⑩同①,第1395页:其中开士东今译启斯东。
    (11)易翰如《滑稽影片小谈》,《影戏春秋》1925年第12期。
    (12)张秋虫《滑稽影片之价值》,大中华百合公司特刊《呆中福》,1926年。
    (13)剑云《评〈三个妇人〉》,《明星特刊·〈上海一妇人〉》号,1925年。
    (14)罗树森《谈滑稽电影》,《明星公司特刊·〈血泪碑〉·〈真假千金〉》合刊,1927年。
    (15)镜波《滑稽谈荟》,《影戏生活》第1卷第21期,1931年。
    (16)琼卿《谈卓别麟》,《影戏生活》第1卷第24期,1931年。
    (17)徐文炳《谈谈卓别麟的艺术》,《影戏生活》第1卷第22期,1931年。
    (18)尘无《卓别林的悲哀》,原载《时报·电影时报》1932年6月22日,见《王尘无电影评论选集》,第230页。
    (19)梅《〈城市之光〉评》,《时报·电影时报》1932年8月23日。
    (20)江天《卓别林与〈城市之光〉》,《中华日报》1932年10月26日。
    (21)苏凤《〈大独裁者〉今论》,重庆《新民报晚刊》1942年11月20日。
    (22)伯约《造梦和破梦》,重庆《新华日报》1942年11月23日。
    (23)卓别林《我摄制〈大独裁者〉》,《时事新报》194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