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图像·仿像——论视觉文化的历史范型(1)(5)
2013-09-05 01:00
导读:注释 [1]《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人类学》(本册主编芮逸夫),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270页。 [2]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上海人民
注释
[1]《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人类学》(本册主编芮逸夫),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270页。
[2]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131页。
[3]朱存明:《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4]参见以下著作:
[英]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法]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德]卡西尔:《神话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朱存明:《中国的丑怪》,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9-70页。
[6]雷奈·格鲁塞:《中国的文明》,黄山书社,1991年版,第12-13页。
[7][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8]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第44、73页。
[9]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国
戏剧出版社 1986年版 第4页。
[10][瑞]荣格:《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11][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3页。
[1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1992年版 第157页。
[13]波斯特编:《让·波德里亚文选》英文版,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7页。
[14]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载《让·波德里亚文选》同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5]波德里亚:《仿像与仿真》,英文版,塞米奥泰克斯出版社1983年版。
[16][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等:《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第154页。
[17]波德里亚:《仿真与拟象》载《让·波德里亚文选》同13。
[18]波德里亚:《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第107页。
共5页: 5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