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1)(2)

2013-10-30 01:21
导读:现如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只强调怎样画,只要照这样就能产生效果。以某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不仅消磨了
现如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只强调怎样画,只要照这样就能产生效果。以某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不仅消磨了学生的灵气,更能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某种思维定式。俗语讲:画无定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不仅明白为什么这样构图,而且明白现在所学习的仅仅是适合初学阶段,此方法旨在培养基础能力等。总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这种方法。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课本中所界定的完美构图如: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对于初学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教师不能强行灌输某种构图方法,而应是清醒地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理念,努力去创新。谈到了创新就得说说何谓“俗套”,平时我们所谓“俗套”的构图,就是指平常人脑中的完美构图,那种构图取景往往把什么东西都画得很完整,四平八稳。这样的构图在大多数人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式,成为一种构图的审美标准,也就是“通俗”。如果你是那少数的绘画有识之识,你就会觉的这样的构图,这样的作品,不能引起你的冲动,因为看的太多了,一千张只有一种感觉——四平八稳。譬如:在风景写生中,将房子、树木、桥等因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也没有仰视、平视、俯视的区别,这样的作品在视觉冲击上就变得很弱。然而学生们碰到这样的景色,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开始构图,几十个学生一个样,这时候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了。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2〉 培养创新意识,欣赏优秀作品的构图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产生思维定式的另一原因是对于优秀作品欣赏、理解得太少,限定于教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师所给予的范围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固定的审美标准。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强调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各时期名作及风格的讲析。譬如:莫奈的《阿根德尔桥》一画,画中的桥只是画了桥头一段,并置于画面右上角,而空出一片空间用于对河水及帆船的描绘。帆船又有一部分在画面之外,给予人强烈的空间变化,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看这画的构图,去想一座桥在只看到桥头与看到整座桥的区别,使他们联想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追求完美构图的同时“残缺”构图也是一种美,一种悬念。所以,进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作赏析,可以积累学生多元化的构图知识,为他们的创新打下深刻基础。
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角度、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
风景写生的构图很难,要画出新、奇就更难了,而我们的教学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取景构图训练的同时,学生的绘画意识与创造意识也能得以培养,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在夹缝中长大:中国大陆新生代电影世界(1) 下一篇:戏曲:个性丧失的忧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