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特征分析(2)
2014-03-28 01:21
导读:日趋精致和复杂的云纹形式演绎,在清代推出了铺张、繁复的叠云纹。尽管一些传统云纹样式,如卷云、朵云或团云等,在清代装饰中并不鲜见,但叠云纹
日趋精致和复杂的云纹形式演绎,在清代推出了铺张、繁复的叠云纹。尽管一些传统云纹样式,如卷云、朵云或团云等,在清代装饰中并不鲜见,但叠云纹却是最具时代感的。在团云纹的基础上,叠云纹以均匀细密的波折曲线、层叠重复的弧旋勾卷和自由多变、连绵不断的组合形式,加以形态上的形成自身的特色。与明代相比,清代的云纹形态既保持着平面化结构、又表露出对“厚度”的追求,它体现在从内向外涟漪般层层推移扩张的同形反复,这种形式处理,巧妙地赋予图案化的云纹以叠加般的“立体感”。虽然清代云纹的组合形式自由多变,但总体模式却保持朵云的意象,以便强调云形云态的流转飘逸。
www.QiQi8.CN 778在线
2.意义特征分析
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多的是作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而在上升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精粹之一。
(1)纹样符号传达的内容
纹样是一种装饰,在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传达的重要内容就是等级的差别。通过不同纹样和色彩的差异来体现等级差别,官员的补服纹样明显的体现出等级。例如,清武三品官补子(彩绣补),豹海水江涯太阳曲水纹样边框(贯穿以植物纹),小朵花卉;清武六品补子(彩绣补),彪海水江涯蝙蝠(两只),扇子、宝剑、荷花宝瓶、金鱼、牡丹、如意、云、太阳、寿字纹和蝙蝠相间的边框。
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权力的象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设计还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即象征性符号。我们以龙纹为例,其实龙纹本身并不具有权利,在清代官服中,皇帝穿龙袍群臣穿蟒袍,以成为典型范例。按清朝的服制,龙袍只限于皇帝,而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历代器物和
服装上都出现过龙的形象,但到了清代用“龙”做天子服装上的装饰和作为皇室器物上的图案,已达到了十分成熟和完美的程度。团龙,即以龙的正面形象组成团花装饰,有单龙或双龙圆形图案。用在皇帝的龙袍上,团龙图案一般用于袍服的前胸、后背,以此表现“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云龙,是一条或二、三条巨龙在云纹中转动的姿态,由于云纹是用刺绣表现绣线有深有浅,宛如龙身在浩瀚的云海中翱翔。由于图案变化生动灵活,故这种云龙多在龙袍、室内织物中表现,也经常在建筑、器物上出现。行龙,这种龙形图案,多作行走状,表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现得极为健壮有力,一般多在服装织物中的雕绣和建筑图案中表现。在龙袍面料中表现为与海浪图案融合在一起的“海水龙”,以及与穿枝莲、吉祥牡丹结合在一起的“穿花龙”,都是清代织物中特有的图案。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清朝宫廷服饰还传达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吉祥寓意。“吉祥”一词,始见于《易经》:“吉事有群”,“吉”意为善、利,“祥”本通指吉凶的征兆。可以说真正的吉祥纹样在阶级社会中才得以产生。清朝时期,宫廷服饰纹样主要有富、贵、寿、禧四类象征吉祥寓意的纹样。如五福捧寿是民间流传极广的吉祥纹样,以谐音为主的寓意方法,利用“蝠”与“福”谐音,而代表“福”故历来被视为吉样物而广泛用于人们的装饰上。五只蝙蝠象征五福,中心
的寿字,有祝福长寿之意,也有福运拱寿,吉祥祝福之意。因此,五福之意:一曰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有好德,五曰考终命。也就是一求长命百岁,二求荣华富贵,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积德,五求人老善终。
(2)纹样传达的文化内涵
吉祥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民俗文化现象。需要有特定的表现手法来表示主观的美好愿望。在长期的进程中,吉祥文化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表现手法,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后随着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期间又复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强调人与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思想。《易·说卦》曰:“立天与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构成了天地、自然、社会一体化的思维模式,并由此统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审美思想、思维等多个领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作为一种审美思想,和谐并不仅仅体现于一种风格,它体现了艺术辩证法的原则。
老子的
美学观点与他的整个
哲学体系之核心———“道”直接相关。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万物之本。他意识到自然与人、人与社会精神方面的关系,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统一的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在老子美学观点的影响下,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对自然的模仿体现得十分明显。因此体现出了自然之美。
3.色彩特征分析
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五色(即黑、白、赤、黄、青),其色彩表现是感性得和表象的,强调固有色的强烈对比,夸大了色彩的特性。从唐朝开始,赤黄色(赫黄为帝王所专用),黄袍也被视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并以品级定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朝。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其次他们还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协调,并采用晕色法,利用明度高度的提高或降低取得纹样的统一色调。根据上述分析,清朝宫廷服饰纹样有三个鲜明的色彩特征:一是对五色的运用,二是鲜明色彩的对比运用,三是晕色法的运用。
三、结语
清朝宫廷服饰图案符号作为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它的意义远远不限于服饰审美及文化传承,而是作为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成因源流的探究、对于民族意识及其文化情结的剖析、对于传统观念体系和社会历史进行深入了解的形式化因素和直观参照系,具有重要的例证价值和研究意义。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以中国元素为主体的设计风潮正在席卷设计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不少带有中国传统纹样或传统色彩的产品。这是以中国设计为主的必然的发展方向,但中国元素的融入不是表面的机械的模仿,而是要达到形神合一的完美结合。这也是设计师们现在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1]王鸣.论清代官府制度及其文化蕴涵[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4):77-97.
[2]孟祥义.满族服饰浅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3):93-97.
[3]常晓辉.满族服饰与皇权[J].满族研究,1994,(3):40-42.
[4]宗凤英.清代宫廷服饰[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5]刘丽.中国吉祥图案的衍变及其文化意蕴研究[D].
河南大学,2006.
[6]姚远.中国传统龙纹图像与符号学意义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06.
[7]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
化学出版社,2004.
[8]胡飞.工业设计符号基础[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7.
[9]陈豫.中国传统几何纹样装饰特征流变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10]顾韵芬.金代女真族民族服饰文化和发展[D].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