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电子时代艺术的异化(2)

2014-04-07 01:15
导读:这正如阿多诺所描述的,技术因素的介人,加剧了文化的,办业化,创作已不再是个人的自主的行为,而是依赖几上业技术、市场导向的大批量生产。这种
   这正如阿多诺所描述的,技术因素的介人,加剧了文化的,办业化,创作已不再是个人的自主的行为,而是依赖几上业技术、市场导向的大批量生产。这种“文化”以文化生产为标志,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以传播媒介为手段,一步步地趋向物化,直至沦为纯粹的商品,并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商品拜物教”的特性。它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一方面,文化工业以为名义,兜售的其实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在以往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艺术及其生产、接受的过程都收归物质生产领域,艺术家的创作是为了赚取金钱,而传统大众的闲暇时间也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另一方面,文化工业具有浓厚而隐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它是一种使控制变得更密不透风,使统治秩序变得更坚固的“社会水泥”。文化自身的韵味消失殆尽,文化的生产是为了交换、实现价值,这与艺术的自主性原则截然相反。艺术家们忧虑于这一转变,却也不自觉地被裹挟其中。
    “如今已贬值的深层心所规定的内在生命,它整个儿都向我们显示人正在把自己变成无所不能的机器,甚至在感情上也与文化工业所提供的模式别无二致,人类最内在的反应也已经被彻底僵化,任何特殊个性都完全成了抽象的概念:个性只不过是表现为闪亮的皓齿,清爽的身味和情绪,这就是文化工业的彻底胜利。” 
    当文化产品进人日常的消费领域。如同种种生活用品那样,传播媒介体系之中源源而来的符号制作业己全面地镶嵌于社会的所有方面。可以说,电子传播媒介的社会组织意义正在逐渐显露。在这个意义上,波德里亚激进地认为,现今的符号制作规模已经足以让发生另一次断裂:以工业生产为组织核心的社会开始向符号社会回归。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文化阅读的异化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是讯息”,一种文化必然包括这种文化的传播方式,甚至为传播方式所塑造。技术革命带来的大众传播的全面繁荣,电子时代催生的“文化工业”造成了“与自由时代不同,工业化的文化可以像民族文化一样,对资本主义制度发泄不满,但不能从根本上威胁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工业化文化的全部实质。”由于“整个世界都得通过文化工业这个过滤器”,所以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难以逃脱它的操纵和控制,他们貌似自由却是不自由的,貌似主动却是被动的,“每一个自发地收听公共广播节目的公众,都会受到麦克风、以及各式各样的电台设备中传播出来的有才干的人、竞赛者和选拔出来的专业人员的控制和受他们的影响”“文化工业使精神生产的所有部门,都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人们傍晚从工厂出来,直到第二天早晨为了维持生存必须上班为止的思想。大众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介来了解外界,媒介营造的“仿真环境”成为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新的异化力量,“媒介真实”代替了“社会真实”,生存在“媒介环境”中的当代人,变得远离“真实”生活,失去批判精神与超越维度。媒介及其产品制约着人的主体性的,支离破碎的媒介信息与五颜六色的媒介产品渐渐迷惑了现代人的“双眼”,他们习惯于轻软的“表层娱乐”,而不再追间“深层意义”。
    网路为大众文化提供了有主权意义的疆土。美国《在线》主编、Well 网站创立者凯文·凯利在接受一家报纸的记者采访时说,美国的硅谷最大的发明不是什么芯片,而是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羊城晚报》2000年7月10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网民人数的几何级数增长,以后还要发生什么事完全是不可知的,可以肯定的是,这将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传统传播的“中心一受众”的二元结构被彻底解构。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言:“大众传媒将被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信息和娱乐的系统。”但在某种意义上,更多地扮演着“异化”帮凶角色。自麦克卢汉以来,对媒介的技术乌托邦信念和对技术理性霸权的怀疑,就贯穿了整个媒介艺术的历史,这是一种的二元对抗式的消长。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技术与的高度结合,在某些方面成为艺术进步的阻碍,形成了一种老庄讲的“人为物役”的“异化”:人被他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丧失了精神、生命的自主权,个体生命感觉的萎缩成为了难以根治的现代性病疾,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人类自己创作出的技术文化。
上一篇:关于公共艺术的关联性研究 下一篇:美术馆与观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