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2)
2014-04-08 01:47
导读:二、表现方式的创新 在纤维的创意过程中,创意表现方式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创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以全新
二、表现方式的创新
在纤维的创意过程中,创意表现方式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决定创意成功与否的关键,它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观念,以全新的手法来传达创意信息,还要从观赏者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入手,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创新的表现方式包括以下五种:
1.主题的表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主题进行诠释和发挥,如何将主题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文化传统、材料特点、制作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纤维艺术家西德霍•塔纳卡的《焦土》就是使用大量的纤维碎片和烧焦的棉线编结而成,突出表达了人类的给生态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纤维与自然、自然界的循环发展关系这类环保的主题。
2.解构与重组。传统审美趣味往往只重视事物的完美性,然而有时破坏也是一种创造的途径。自然的风化、秋天的落叶、色彩的蜕变以至原子裂变等,都是一种完整美转化为残缺美的造化过程。若有意识地将完整、单一的自然形态加以破坏、分解,使原有形态不再是自然形,不再具有原来的形态意义,再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并产生新的形式美感和新的意境表达,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解构重组。分离和重组后元素的对比组合具有跳跃性的动性,其形态能带给观赏者比原自然形态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异质同构。异质同构是超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将两个或多个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共性合二为一,这种结合并不是表面的将两个元素并存、合并,而是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表现形态,并展示出新的创意价值。这种表现手法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向观赏者展示其强烈的感染力。运用异质同构的手法,常常可构建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形态,或者是矛盾的形态。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象征性符号的运用。在纤维艺术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作品的主题是利用象征性的符号语义进行诠释的,象征性的符号语义反映了一定时代约定俗成的观念,并且受到文化、审美观念、姐妹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在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中,许多的纤维艺术家都选用未经机械加工、染色的原材料,利用全手工或半手工制作,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表达对环境状态的关注,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自然和环保有关的符号意义。还有一批艺术家直接以文字符号作为表现语义的作品,这些文字符号语义的表达可以从文字自身美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与各种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将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分开,强调艺术语言的能指层面构成的世界。
5.重复与系列。重复与系列可以说是以一个或多个单纯的形态、统一色彩的基调、相同装饰风格为元素,通过一定的组织安排,使形态出现一定数量上的不断重复,创造出形式与内涵丰富的新形象。同一形态的反复组合和有的再现、并置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节奏韵律感,同时也能强化主题和加强意蕴。80年代日本艺术家吉田正郎创作的《棉布裁剪》系列作品,将棉布这以材料进行一系列的造型实验,利用剪切、缝合、装配等手段,将人们概念中的棉布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在视觉、触觉以及空间定位上都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