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合唱风格的三种因素(2)
2015-01-02 01:36
导读:体裁的特征有时就是风格的直接反映,每一位作曲家的创作首先应是尊重体裁特征,其次才是自身风格个性的展示。所以,指挥在合理地认识同一体裁的不
体裁的特征有时就是风格的直接反映,每一位作曲家的创作首先应是尊重体裁特征,其次才是自身风格个性的展示。所以,指挥在合理地认识同一体裁的不同方面与情绪相近的不同体裁时,首先应把握体裁的个性特征在合唱中的反映。
三、不同自然环境对风格的影响
1.合唱作品本身对自然环境的反映
自远古到今天,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且人类在领略了自然丰富多彩的风貌和无穷复杂的环境变化的同时,也在征服着自然,改造着环境。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总是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合唱艺术的风格当然也受到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到宇宙洪荒,小至微生物界,面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和秘密、现象和本质、规律和变异、现在和将来,音乐家们在作品中描绘着不同的地表风格、高原海洋,不同的名城风光、气象风云;合唱中反映自然环境风格的作品不乏其例,形形色色的湖、绵延起伏的山、各种各样的海、源远流长的河、星罗棋布的岛以及缥缈离奇的自然奇观、广阔无垠的原野风光;小到显微镜下细菌精灵的
舞蹈,大到宇宙空间的天体运行,近到歌唱眼前每时每刻的生活,远到远古广袤的土地和无际的海洋、未来遐想的宇宙、天体的运行,可谓举不胜举。这种合唱作品对自然环境的本身反映是生活于其间的民众或作曲家自觉的创作,作品中自然环境超出其自然属性的同时,赋予它人为的升华意义,使人性本身所寄予的感情有所宣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合唱艺术形成和造就区域风格的根本之一。
2.自然环境对合唱风格的影响
从世界生态气候区分图上得知世界各地的日照量、降雨量的不同分布。以亚洲为例,除西伯利亚的次寒带之外,大约可分为以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为主的温带区,以东南亚为主的热带、亚热带区和以中亚、西亚、印度等地为主的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区,三种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各地的合唱风格产生影响,热带地区的合唱形式较少与不适宜过多群聚有关;另外,在音阶上一般温带的东亚地区使用五声音阶,在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使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印度和西亚等地主要使用七声音阶[1]。除特殊例外,这种普遍性说明生态气候与音乐上的对应是肯定的,而运用不同音阶进行合唱演绎,其风格的不同也就不言而喻。 世界各地自然山川、地理环境气象万千,风土人情、世俗趣貌互不相同。各地各种文化形态的形成必然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常带有某种浓郁的地域文化倾向和特征。就我国而言,广阔无垠的草原、小桥流水的江南有着各自不同的合唱风格。广阔无边的大草原,造就了牧民歌手们深吸一口气,向着远方引吭高歌的歌唱方法。风格与方法在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得到辩证统一,要想在合唱中准确地表现蒙古族长调悠长宽广的气质,仅仅靠技法上的轮流呼吸、循环呼吸还不够,必须要有顺乎这一风格的发声方法才行,而这种方法的产生离不开大草原的地理环境。湖南高腔是农民在田间山野劳作的山歌,除独唱、对唱外,合唱大多是领唱式合唱;自然环境使它拥有嘹亮、激越、豪爽的气质,领唱的一呼激起合唱的百应,情绪高涨、意气风发、野趣盎然,具有音区高、乐句长、节奏自由、音程跳动大、声腔旋法多变、真假声大幅度的转换等鲜明的地方风格。再比如:一般南方的民歌合唱旋律委婉似水、音符密集与水乡清秀、迂徐绵邈的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