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摄像的画面构图技巧(2)
2015-01-08 02:15
导读:色彩的均衡是指画面上不同色彩面积的分布要避免等量、对称和零乱。等量则无主次之分;对称则平淡乏味;零乱则使人过厌。处理色彩的均衡,要根据主
色彩的均衡是指画面上不同色彩面积的分布要避免等量、对称和零乱。等量则无主次之分;对称则平淡乏味;零乱则使人过厌。处理色彩的均衡,要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地选择与其相对的色彩背景,也可调整主体的颜色,这样能使主体更加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加鲜明。运用“补白”、“黄金律”同样可以处理画面色彩的均衡。但色彩的分布一定要有大小、轻重、主次之分,避免色彩对比的生硬和过于强烈,更要简洁、单纯,防止杂乱无章。四、注意运用对比
构图中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造型手段,在画面上进行比较,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手段。经常运用的手法有虚实对比、大小对比、影调对比和藏露对比。
虚实对比是利用镜头景深的特性,使主体清晰、陪体模糊,以突出主体。这种对比可造成空间深度感,使画面的影调层次丰富,同时还可加深被摄主体的体积感,造成符合特定作品情节的意境等。
大小对比是指体积的对比。这种对比同时也包括远与近、高与低、长与短等对比的形式。但是,不管是不同质的对比,还是不同量的对比,实际上都表现为体积的对比。
影调对比是指电视画面中各种不同程度影调之间的对比。例如在大面积暗调的画面中,明亮的阶调显得更加突出。通过明暗的变化,可突出被摄主体的形象。另外,通过光线的处理,使明暗交替,即将明的叠在暗处、暗的叠在明处,也可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藏露对比是指在表现作品情节或具体的形态时,不是和盘托出,而是只显示一部分,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另一部分处理在画面之外,但又自然地使人理解并联想。这种对比手段如运用得当,可间接地表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五、注意发挥线条的作用
电视摄像构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线条的提炼、选择和运用。摄像人员要能从被摄对象自身的结构、运动及相互关系中找出最主要的线条结构并迅速形成画面构图的骨架和主干,从而将画面中散乱分布的被摄对象相互联系起来,造成和谐、均衡而又明确集中的画面构图。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线条是指画面形象(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线条是构成千变万化可视形象的基本因素;也是摄像者必须精通的一种摄像造型的法则。
根据线条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外部线条和内部线条。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摄像人员在构图和拍摄过程中应选择出该对象最具个性特点或最富视觉表现力的轮廓形状。内部线条则是指被摄对象轮廓范围以内的线条,是其表面特征之一。比如:建筑物的细部结构线,人物衣饰的褶皱,木材的表面纹理等,内部线条也有一定的形式意义。
根据形式的不同,可将线条分为直线、曲线两大类。直线又可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三种基本形式。在拍摄大地、海洋、湖泊、草原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拍阅兵的队列、高耸的大厦、参天的树木时垂直线条都会产生高耸、挺拔、刚直和修长感觉。当构图以斜线为主导线形时,画面会显得很活跃。它会使自身不动的物体如道路、建筑物等产生动势,又会使运动的物体得到强化,表现出强烈的运动感和速度感。曲线则指一个点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后所形成的轨迹。曲线具有流动感、韵律感与和谐感,当构图的主线条为曲线时,曲线能引导视线向纵深发展;能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深度;会使画面表现出生动活泼、起伏舒展的美感。如铁轨、小河转弯的曲线构图。六、注意采用造型艺术
在拍摄过程中巧妙运用造型可使画面有装饰美,但避免那些过于规则化的外型,我们一般常用的有字母型构图、符号型构图、“S”形构图等。
当电视作品的画面结构和某个字母相似或雷同时,该画面便被称为字母型构图。字母是对构图形式抽象化的解释,便于摄像者对画面构图的理解和分析,也是使构图条理化的一个捷径。常见的字母型构图有“L”形、“O”形、“C”形和“V”形等。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符号”是摄像构图抽象的表现方法。符号的确定不是随意取之,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号的含义大多与被摄对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符号作为构图的形式,又必然符合摄像美学的法则。常见的符号型构图有:辐身形、一字形、直角形、三角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