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有声(1)(2)
2015-01-29 01:04
导读:合唱的和谐之美,从理论上讲,一是音乐的构成美,一是演唱的声响美。从实践上讲,演唱时和谐的声响美是靠全体演唱者齐心合力才获得的,但每一个演
合唱的和谐之美,从理论上讲,一是音乐的构成美,一是演唱的声响美。从实践上讲,演唱时和谐的声响美是靠全体演唱者齐心合力才获得的,但每一个演唱者既存在个性差异,也存在感知与理念的差异,同时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要求他们在指挥的统一调配下,求同存异。从哲学上说,和谐是协调一致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合唱的和谐,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和谐,是高度艺术化的和谐。为了达到和谐,全体成员的目标和要求必须高度一致,彼此之间必须诚信和友爱。因此,合唱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的修行。合唱通过其自身的艺术的手段与途径,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人的灵魂。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而合唱则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
我们都知道,宇宙、万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同体共生、不可分割的整体,其精神内核用一个字表达,就是“和”。顺应“天人合一”的法则,正确处理好人我关系、物我关系以及身心关系,实现各种关系的和谐、均衡与圆满,这些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智慧和境界。由此可见,如果合唱能在全社会普及并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将具有重大意义。古圣先贤都曾指明“和为贵”与“和为美”,“在美的直观中,心灵是处于规律与需要之间恰到好处的中点,正因为它介于这两者之间,它才避免了规律和需要的强制”。⑥当然,这种和谐之美是美的高境界,是一种知道有限的无限自由,是个体主体性与社会约束性的对立统一。虽然桥梁只是由此岸抵达彼岸的重要中介,然而要想从此岸抵达彼岸,没有桥梁之类的中介是不可能的。“合唱”正是这种不可或缺的一种中介,因为合唱活动有强大的社会功能,能促进并巩固社会的和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平衡是合唱的精髓
“平衡”是宇宙之本原,也是宇宙运动变化的一种和谐状态,平衡在其本质上是运动性质的平衡,是制约性质的平衡,即力矩式平衡。所谓的静态平衡或曰均衡,是平衡的一种特殊状态,指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引申为相关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均等或大致相等,是事物发展的相对稳定状态,表现为协调、和谐、胜利、成功等含义。然而事物的运动性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中华民族的人生哲学——“中庸”“中”“和”,无不体现出“平衡”的关系,这种平衡实质上是不断调整的平衡,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生克制化律”,就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平衡规律,掌握此规律就是为了求“中庸”,其最高境界为“适”,“适”就是对立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合适程度。《尧典》中的“八音克谐”,所谓的“和合”,也就是“五行关系”之间相邻相生、相间相克的动态平衡结果。运用平衡与不平衡相对,二者对立而互为根本,不断融合循环而逐渐趋向同一,并且此性质贯穿事物运动与发展的始终,构成一对哲学范畴。平衡又是自然、社会、人生存在、发展的根本机制,万物依此芸芸而生。合唱的平衡,其含义即源于此。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常开起 杨豪良
MIDI系统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
装潢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