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树景在城市广场景观中的意义(2)
2015-02-26 01:10
导读:1.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 城市广场被视为“城市的客厅”,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历史和民族心理文化的融汇处,代表着这
1.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特点
城市广场被视为“城市的客厅”,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文化历史和民族心理文化的融汇处,代表着这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因此,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花木从入土到萌芽、成株、成景,整个发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动态景观,是一个春天花开、夏日成荫、秋日落叶、冬天积雪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交流和和谐相处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加上中国式的树景讲求曲直盘旋的“姿态美”,讲求不同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音韵铿锵的“声响美”,讲求艳阳和冷月下,婆娑的“光影美”,完美地表达着东方审美神韵。广场景观规划中的树景造景就要利用这一点来体现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
西方的广场景观规划在体现其自身特色方面就做得很好,例如,举世闻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②,它就不仅是威尼斯城市的象征,而且也是威尼斯人的文化标志,有了圣马可广场,世人才会永远记住威尼斯这个美丽的城市,而它自身也成为现代广场景观空间设计的经典之作。圣马可广场上虽没有一棵树木,哪怕是低矮的灌木也没有,但有周围的体现其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建筑,并以此吸引来来往往的人群,使之成为广场设计中“景中之景”的动景,这是我们设计者所汗颜的。因为我们的广场景观很难在艳阳条件下留住具有“动景”之称的人群。设计者们没有考虑到我们中国人的地域条件和生活习惯,即中国人对待景观中树木的态度。圣马可广场代表着西方人的广场文化和西方人的审美观念,适应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背景。西方广场艺术排斥自然,讲求理性,追求广场布局的图案化和一览无余。广场中的树景因西方人那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而几乎被完全抛弃,广场只作为民众集散地而存在着。另外,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太阳神阿波罗的崇拜,使得西方人并不惧怕太阳的灼晒,而且还喜欢日光浴,喜欢古铜色的肤色,更何况欧洲的紫外线远比亚洲地区的要弱得多。但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取向则完全不同,人们不仅惧怕灼热的阳光,更是喜欢“肤若凝脂”式的美,并且中国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在广场边上的餐厅、咖啡厅或酒吧间里聊天聚会,而是倾向于在户外的荫凉幽静之处闲聊,既增进感情又与自然融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这样巨大的文化差异之下,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一览无余的模式,而是要懂得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原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树景“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的审美特点,将造就具有浓重本土特色和东方审美特点的城市广场。
2.促进生态环保,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