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1)(2)
2015-04-04 02:35
导读:因此,我在当年接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担任《中国艺术学》主编时,就充分考虑到了以上特点和困难。仅仅考虑提纲,我就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在
因此,我在当年接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担任《中国艺术学》主编时,就充分考虑到了以上特点和困难。仅仅考虑提纲,我就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在拿出大纲后,北大、人大等高校的五位教授通力合作,又经过近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该书自出版以来先后获得了北京市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以及第一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尤其是1999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第一届国家社科基金颁奖大会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专业的1 50个优秀项目入选,由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颁奖,此奖项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唯一一次颁奖活动。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十多家报刊纷纷发表书评或消息推荐本书。在《文艺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还将此书称之为“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学体系”。本书出版以来,受到了文艺界、影视界,以及普通高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在我担任主编的《中国艺术学》(74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再版)中,主要分成了三编,即“中国传统艺术流变”、“中国传统艺术概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上编“中国传统艺术流变”,其实就是简编版的中国艺术通史,我们尝试打破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尝试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历朝历代的艺术演变。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从远古的原始纹身和服饰面具,到盛极一时的彩陶和青铜器;从气魄宏大的秦汉艺术,到艺术自觉时代的六朝风韵;从富于舞乐精神和恢弘法度的唐代艺术,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宋代艺术,再到处于社会巨大裂变期的元明清艺术。这是一幅何等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画卷!从横向看,中国传统艺术又包含着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戏曲、实用工艺、建筑园林等为数众多的艺术门类。该书上编“中国传统艺术流变”正是融会贯通各门艺术方面的一个尝试,力图在概括各个艺术门类史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描绘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总体历程,在简编版的中国艺术通史的基础上突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几个主要艺术门类,同时兼及其它艺术门类。这一部分以史为主、史中有论,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艺术放置于中华文化史的大背景下来阐释。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彭吉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中国艺术范畴“韵”源考
论席勒的“审美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