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歌和地方戏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2)
2015-04-27 01:44
导读:二、辅助训练自然到位的舞台形体表演 不可否认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由于高师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 音乐学 院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二、辅助训练自然到位的舞台形体表演
不可否认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由于高师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
音乐学院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学的重点还是放在纠正问题、训练演唱技巧上面,通俗地说就是比较重“技”。因而相应来说,表演方面的训练就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了。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的学生在歌唱时呆板地站在台上,眼光涣散,没有焦点,手上还有些想做又没做出来的“小动作”;还有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激情,却不知道作为一个表演者该如何很好地与观众交流,一个人在台上自我陶醉,要不就是满台来回地走,要不就是死盯着地上的一个点,台下的人只能看到他的头顶了。但是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是既要能听又要能看的。教师完全可以在训练其声音的同时加强在表演上的训练。
对于声音的训练,让学生练习演唱一些优秀的外国艺术歌曲当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语言障碍,大多的学生(特别是初级阶段的)是很难很好地去理解表现的,再加上本身能力有限,光是去记住比较“拗口”的旋律和节奏,以及背下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歌词就很够呛,更不要去谈什么表演了。而中国的地方戏曲表演则是一种非常夸张的、虚拟的,并讲究程式化的表演,演员在台上没有大型的具体的道具布景,而是通过夸张的表演把现实的生活或是神话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再加上没有文化背景和语言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利用戏曲的这一大表演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练习演唱一些戏曲唱段,同时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模仿学习演员的表演,从而加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另外中国戏曲讲究的“手眼身法步”也可以运用到学生的舞台形体训练中。 民歌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中诞生的,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大量的民歌都是反映实在的生活内容,具有非常强的可表现性。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让学生进行表演方面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练习演唱浙江民歌《采茶歌》,这首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浙江茶农采茶的情景和收获的喜悦心情:
大学排名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一行一行又一行,摘下的青叶篓里装,千缕万缕千万缕呀,缕缕新茶放清香,姐姐妹妹来采茶呀,青青新茶送城乡,送城乡,哎呀送呀么送城乡。”
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演唱的同时亲身来实践,感觉采茶的动作是怎么样的,怎样才是“采茶好比凤点头”,怎样才是“采茶好比鱼跃网”,采下的茶还要“青叶篓里装”,怎么个装法呢?篓在哪里呢?一边唱一边表演出来,练唱的同时训练了表演。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演唱时可以自主地思考他所要表现歌曲的内容,并可以自然地表现出来,舞台形体方面也得到了加强,身体自然
放松了,表演自然到位了,相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