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2)
2015-05-08 02:17
导读:舒曼的节奏最具有独创性,他非常爱用复杂的节奏,我们常见到跨小节的切分音,高低声部的复节奏,但有时他又坚持不变地在一个较长的段落中使用一个
舒曼的节奏最具有独创性,他非常爱用复杂的节奏,我们常见到跨小节的切分音,高低声部的复节奏,但有时他又坚持不变地在一个较长的段落中使用一个节奏型,表现他独具的风格。
在和声上,舒伯特虽在创作手法上开创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新领域,但还没有跳出古典和声的窠臼。而舒曼则开辟了浪漫主义和声手法的新领域,他力求和声“功能”强度的减弱,运用不协和音,转离调大胆,他常采用大小调交替以及模糊调性的离调手法,制造一种诗意的朦胧气氛和充满幻想的意境。因此,在演唱舒曼的抒情性艺术歌曲时,必须具备能在高音区上渐弱和运用轻声的技巧。唯此才能表达出这种缥缈的、超脱尘世的遐想和令人神往的意境。
如舒曼用海涅的诗歌谱写的《莲花》,音调自然朴素,全曲基调是F大调,当唱到“月亮是她的情人,用光辉将她唤醒”时,调性向bA大调离调,使歌曲进入一个情感高潮。接着,伴奏又造成离调效果,舒曼用这样多变的调性对人物内心进行细致刻画,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情态。
在曲式上,他挣脱古典样式,不受束缚,依从感情的自由奔放,抒发内心的感受。曲式自由松弛,从而形成了他创作上的又一大特点。
四、舒曼的钢琴伴奏写作具有非常独特的效果,歌曲旋律与钢琴伴奏结合完美,音乐形象鲜明
舒曼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独具匠心地对歌曲伴奏也作了非常精确的首尾一贯的设计,把艺术歌曲曲调与钢琴伴奏结合得天衣无缝,使钢琴伴奏更能体贴入微,展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在舒曼的歌曲中钢琴与人声密不可分。有时钢琴部分甚至超过歌唱部分。他还常常在歌曲的末尾加上大段的钢琴尾奏,像尾声,又像发展部分,在这些部分常会出现新的乐思,使歌曲的意境更上一层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假如说舒伯特的钢琴伴奏写作还属于古典技巧的话,舒曼的伴奏则已开创了浪漫主义钢琴表现技巧的新天地,他的转调手法,使音乐从古典和声和转调法中解放了出来,从而丰富了和声色彩和变化,丰富了表现的手法和技巧。此外,他还吸收了复调音乐的织体写作风格,加强了钢琴伴奏内声部旋律的活跃性,更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及表现范围。
俄罗斯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说,舒曼是贝多芬、伯富朗兹、舒伯特之后最有天赋的一个继承者。他的艺术歌曲更侧重于通过贴切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描绘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呈示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
如 《核桃树》,这是一首突出的带有舒曼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歌唱同样重要”之特点的声乐作品,歌曲旋律并不十分宽广、流畅,而大多是短呼吸式的小句子,在曲子中起着主导作用。美丽的钢琴琶音音型和一再出现的主题动机,把春风荡漾、树叶沙沙作响的诗意,以及青年人对爱情的幸福憧憬,表现得无比生动。在变化三段式的中段,则进一步表现了树叶在耳语、少女在倾诉的意境。而后,随着旋律线的低沉,刻画了少女憧憬着爱情的幸福,含笑进入梦乡的形象。全曲在盎然的诗意中达到了高潮,听来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享受。
还有如《奉献》的结束部分,舒曼借用了舒伯特的《圣母赞》的旋律,把克拉拉比作圣母,来倾诉他对克拉拉的赞美和敬仰。舒曼很多歌曲的主要内容是用伴奏来表达的,因此,要深刻理解舒曼的艺术歌曲,就必须认真理解其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