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状态的均衡适度(2)
2015-05-11 01:00
导读:二、歌唱身体状态的均衡适度 歌唱是全身心的运动。运动就要讲究和谐、均衡,讲究美感和完整。声乐不同于器乐,声乐是把人体作为乐器来使用。因而
二、歌唱身体状态的均衡适度
歌唱是全身心的运动。运动就要讲究和谐、均衡,讲究美感和完整。声乐不同于器乐,声乐是把人体作为乐器来使用。因而对歌唱者要强调身体各器官在歌唱中的协调、适度,要强调自然、舒展、优美的姿态,要强调身体各器官在歌唱中的准确运用。歌唱身体的运动是兴奋紧张与松弛自然的辩证关系,既要积极兴奋又不可紧张僵持;既要放松又不可松垮,“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身体的放松是歌唱状态的自如和松弛,如打哈欠般叹气打开喉头、自然均匀呼吸、手脚自然松弛,面部表情从容而深情歌唱,并非身体的散漫和萎靡不振;身体的兴奋是歌唱状态的腔体打开,注意力集中,身心积极而有准备地进行。如我们说到吸气这个问题,要求兴奋、放松。即是要求保持打哈欠状,用口鼻轻轻吸,横膈膜打开下坠,腰四周绷紧,协调运动,紧张有度。这样所吸之气才会深而通畅,才会达到歌唱中气息的支持。如果一呼吸就抬高胸、提起双肩,手脚以致全身都僵硬着用力吸,胸不仅憋住,所吸之气也无法在歌唱中自如运用……或是相反的浅浅呼吸,没有腰的支持,没有横膈膜打开下坠,没有腔体的打开等等。如此的呼吸也不是歌唱状态所需要的。歌唱状态若没有身体状态的协调和合理的运动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声,更不会有美妙悦耳的声音。歌唱是一种运动,运动需要力量的支撑,这就要求歌唱者要知晓歌唱用力的方法,如何做到力为歌用、量用自如、均衡适度、放松歌唱呢?既不可为了放松而虚着唱,或没有气息支持地叫喊,或全身散漫没有一丝美感地傻唱,也不可为了兴奋而喉头着力太多,口腔着力太主动或全身僵硬着进行歌唱……歌唱的用力要恰当、适度,要寻找自己唱起来自在、舒服的感觉,要寻求美妙动听的声音;还要克服主观的意识,不可盲从,不可自以为是,要清醒知晓什么样的声音是该寻求的,什么样的状态是歌唱中需要的,什么样的运动是歌唱状态中必需的,只有既省劲又自如的歌唱才是科学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身体的放松是指腰以上的胸、肩、颈、面部、口腔等身体部位相对松弛,只有这些部位自然相对的松弛,歌唱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产生最大能量的共鸣。而身体着力适度绷紧是指腰以下的身体部位,只有腰四周适度绷紧,横膈膜打开下坠,双腿直立才会有坚实的支撑力量,才会产生气柱,形成声音上行气息下走的对抗线条,让声音产生最大的共鸣和最美的音色。歌唱中演唱者还需要外松内紧的积极状态,即是要求演唱者兴奋、精神集中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让发声器官进入积极兴奋的运动状态,而面部表情、胸、肩、颈、口腔等身体部位却要相对松弛。只有做到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才会唱出优美的歌声、展示轻松自如的歌唱状态、塑造栩栩如生的歌唱形象。在教学中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唱着唱着就身体僵硬了,五指抓紧,没有了面部表情,换气就抬起那紧憋的胸,更有学生一唱到高音就伸长脖子使劲吼叫,歌唱没有了松与紧的有机协调,没有了音乐线条的连贯流动,没有了歌唱应有的美感和纯净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