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外国歌剧选段的四个关键步骤(1)(2)
2015-05-27 01:42
导读:步骤二:大声朗读歌词并按旋律节奏吟诵 经过了对歌词文字的学习,接下来就是大声朗读歌词。可是在教学中常看到学生忽略这一过程,而是急于求成,
步骤二:大声朗读歌词并按旋律节奏吟诵
经过了对歌词文字的学习,接下来就是大声朗读歌词。可是在教学中常看到学生忽略这一过程,而是急于求成,看着乐谱下的字母直接就唱,不理会该字母与哪些字母是一个词,相同的字母或相同的词根在不同的词组里读音有时会完全不同。不理会一音多词还是一词多音,有的听录音直接学唱,这种学习方法都是不规范的。据研究,从语言漫长的发展进程看,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而文字的产生远在有声语言之后。无论是婴儿牙牙学语学认字、书写,还是早晚和外界用语言交流的大人,有声语言显得更重要。通过大声朗读,我们的听觉、视觉和发音器官同时被调动起来。对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三方面感受同时作用于大脑,其效果可想而知。而且通过多次朗读可以增强语感,动态地掌握歌词中语法,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歌词的朗读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在与音乐初步结合上要求演唱者在歌曲节奏上用一个舒服的单音,用很慢而准确的高位置的朗读歌词,并且始终想着词义,同时感受每一个词在歌唱位置的连接,并且用上气息,完成每个乐句。因为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和带有节奏的朗读会更贴近演唱。这也叫歌词吟诵,刚开始朗读时可能很慢,将文字信息变成有声语言信息也是机械的,但这不要紧,只要发音准就行。多读几遍注意力转移到语意概念上,自然就逐渐流利起来。朗读时尽可能设想自己面对着观众,通过朗读使别人了解你的意图,这样会不自觉地增强自身对材料内容概念上的认同感,加深对歌词的印象和理解。因为歌唱表演时受发声状态、伴奏和表演等诸多因素影响,演唱者对掌握歌词的熟练程度应该达到下意识的反应,从经验上说要求对歌词的掌握要达到如熟练地说绕口令的程度。这样大脑就会建立灵活的语言表达机制,发音自动化,并能不自觉地掌握语调的抑扬顿挫,注意力也能够自然集中到情感表达上来。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步骤三:按照乐谱要求,用声音把音乐唱出来
经过前两个步骤的学习,我们已经背出歌词,歌曲表达内容也已经掌握,节奏也熟悉。下面就是用声音把音乐唱出来,这时注意力要求集中在乐谱多一些。如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曲式、调式﹑装饰音,连同钢琴伴奏谱也要研究。这些都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样这些因素决定歌者该如何演唱,在音乐领域里有句格言:“不严格遵守节拍节奏的音乐家是得不到他人尊重的。”难以想象一首广为熟知的经典唱段,假如演唱时节拍的强弱规律混乱,节奏长短随意更改,那会是怎样的不堪入耳。在速度和力度准确把握问题上是衡量演唱者音乐素质的好坏标准之一,专业的歌唱演员在乐谱标记的速度和力度范围内随心所欲是有限的,否则长时间严格的音乐基本功训练就显得太不重要了。例如歌剧《卡门》中斗牛士埃撕卡米洛唱段《斗牛士之歌》,乐谱的速度标记是: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但在实际演唱不同的演员,不同的导演会有一小幅度的灵活性。唱每分钟80—90拍的显得沉稳,唱110—120拍的就会显得激烈﹑火爆一些。这种差别的处理是在限度内没有对错之分。乐谱各种标志都是我们直接解读音乐、了解作品的有效途径,它们直接影响歌唱者该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音乐。但在用声把音乐唱出来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切声音表达都要服从歌词内容原则,声音运用要从小声到大声,从慢速到快速的过程。
步骤四:最后要用演唱表达感情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莫成练
莫使艺术孤芳赏,勿让知音东流去
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