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素描艺术风格与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建立(2)
2015-07-04 01:27
导读:“表现”是指学生用主观的想象和新的发现来不断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也是艺术地再现,所
“表现”是指学生用主观的想象和新的发现来不断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也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是否有表现力。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
戏剧那样讲究韵味。通过表现使素描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容易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精确到位”“比例准确”“结构合理”这类要求中逐渐脱离出来,夸大对象中重要的特征。另外,考虑自己的情感通过手流露出来,画出自己的动态天性,目标就是用表现自己的方式作画,探讨夸大比例的方法,偶尔放纵一下,夸张一些,寻找明显的特征强调突出,同时把自己的情感与对象本身之间的交互作用表达出来,这样才可刺激作画才能。教师不可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不要过分地热衷于风格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关键还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观察是第一位的,在规则与观察相互冲突时,按照观察作画,这就是所谓的保留“纯视觉”。③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
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