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教学效果不理想
作为高职院校的选修课,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艺术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教学效果还不十分理想。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接受教学信息比较被动等方面。其次是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很肤浅,深度不够。有的学生对乐曲的内涵似懂非懂,更谈不上欣赏了。再次是通过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产生对艺术的兴趣,也没有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方向。要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规程。
(二)构建针对性较强的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有探究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具备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上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专业特点,要针对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师生互动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美的同时,增加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效果意味着学生对高雅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质的深入理解,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也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音乐欣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情感的体验,当我们被音乐所吸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正在进行感性的欣赏。在教学中,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音乐,以声带情,引导学生进入感性阶段,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对待教学工作,正确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实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热情,培养其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其艺术修养水平。
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提高对音乐欣赏课程的认识
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教育也是如此。教育观念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进而影响教育的效果。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做到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程,努力提高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
教师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应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先让学生鉴赏一些耳熟能详的曲子,待其产生兴趣后,再让学生鉴赏一些经典的曲目。教学中也可融人一些广泛流行的、有一定艺术价值的音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当然,就目前而言,应首先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能够听懂、理解经典名曲,对高雅音乐产生较大的兴趣,然后再随着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教学要求。
(三)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比如可以取消一些较难的乐理理论和曲式分析,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色、雅俗共赏的音乐和歌曲的鉴赏,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总的来说,应选择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简明扼要、便于自学的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选修教材。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是不会有成效的,所以要把兴趣放在第一位。音乐欣赏的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有乐趣,从而主动参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满堂讲、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