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手风琴上如何演奏舞曲类作品(2)
2015-10-03 01:45
导读:三、波尔卡 波尔卡(Polak)一词是从波希米亚语中的“半”字演化而来的。波尔卡舞曲产生于1830年左右的捷克, 舞者们常站成一个圆圈,舞步很小,半步
三、波尔卡
波尔卡(Polak)一词是从波希米亚语中的“半”字演化而来的。波尔卡舞曲产生于1830年左右的捷克, 舞者们常站成一个圆圈,舞步很小,半步半步地跳,因而得名。波尔卡是一种二拍子的快速舞曲,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者斯美塔那最先将此种舞曲形式用于器乐和歌剧创作。手风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很善于表现这种乐曲。
约翰·施特劳斯的《闲聊波尔卡》写于1858年,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手风琴曲。作品采用回旋曲式,降A 大调,2/4拍,快板。乐曲前三小节为引子, 接着跳跃性主题出现,这一主题旋律用倚音构成,轻巧且略带有诙谐,生动而逼真的刻画出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的形象。之后以这一主题旋律为主用加入倚音、波音、颤音等变化辅助音的手法来展开,惟妙惟肖的描绘出妇女们快乐的说话声。最后,乐曲在欢快幽默的气氛中结束。在演奏时, 连音、断音、装饰音等要通过不同的触键方法来完成。
四、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Minuet)源于一种法国古老的民间舞曲———土风舞,17 世纪(约1650 年)流入宫廷,逐步变得速度徐缓、风格典雅,逐渐盛行于贵族社会。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三拍子, 中庸速度, 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 风格典雅优美。19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作为一个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