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2)
2015-10-19 01:01
导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就是对表层认识的超越,而达到多层次的表观,从而使我们能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去提出问题。看不到不同的观察角度的人,维特根斯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就是对表层认识的超越,而达到多层次的表观,从而使我们能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去提出问题。看不到不同的观察角度的人,维特根斯坦称之为“方位盲”,他说:“方位盲对绘画作品的欣赏,难道会象我们一样有‘其他角度吗’?”如果始终只能在—个层次上观察,就—定还没有把握住对象。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的大量作品被称为“图解”文字,实际上,“图解”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图”是没有层次的,“解”是没有思想的。特别是对认识和思维本身缺乏反思,缺乏开掘,缺乏具有批判精神的对话与挑战。—切都是那么直白,照本宣科就是了。于是,深刻的哲理性从艺术中消失。
艺术要关照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各种冲突。艺术家应该是社会艺术家和
社会学家。我们的作品应当具备揭示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思想内涵。为形式求新变的极端形式主义的空洞、乏陈,缺乏有哲学思考的背景,终将走入死胡同。然而,鄙视“现实”已成为后现代工业文明的时髦。不鄙视“现实”,就不能使“意识”前进,只是首先要回答意识到了什么?与传统有什么不同?我理解,正是主客观经典界限的打破,把对思维自身同外界的联系的观察、思考引进了我们的视野,以合理怀疑的触角探触到新的观照层次。例如美国社会学家巴思提出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并怀疑以往对现实的解释。贝娄也在自己的作品里,检讨了人对“自我本质”的追求。这些探索不论其成效如何,总会有些启发,有助于打开我们思维结构中那长期封闭的部分,力求从高层次上去解释生活与艺术现象。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这种合理怀疑主义,也就是合理地提出问题,然后才会有思维的进步。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只有在社会活动——肉体与灵魂,存在和意识,现象与本质,这些深刻的矛盾中,才会获得有价值的平衡。表示现象的形式和表示精神的内容,如同两个发展系列,但不是平行的,而是交叉纽结的。作为主体的认识,常常就是在这种交叉碰撞中产生出具有深邃哲理的火花。艺术的价值也恰恰在于给历史延续线以垂直冲击。没有冲击和骚乱,便不会达到高层次的和谐。齐桑塔那耶说:“取得和谐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使所有已知因素统—起来,另—种方法是舍弃和删除一切拒绝统—的因素。”前者给予我们崇高,后者给予我们美的快感。但美的快感是热情的、被动的、遍布的,而崇高的快感则是冷静的、专横的、尖锐的;美使我们与世界打成一片,崇高则使我们凌驾于世界之上。我们有许多艺术作品,根本意识不到拒绝统一的因素,只达到低层次的和谐。为了享受习惯的美,而离开了精神,听不到精神的内在音响。大量概念化的作品,恰恰是由于缺少哲理的思考(画家只观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