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种风格与个性创作的双向认可(2)
2015-12-27 01:01
导读:就历时状态而言,风格属于过去时态,是一种传统的、既定的古瓷器:而个性则属于现在时态,主要按着当下的生命状态进行创造,如同那些自制陶器者.制陶者可
就历时状态而言,风格属于过去时态,是一种传统的、既定的古瓷器:而个性则属于现在时态,主要按着当下的生命状态进行创造,如同那些自制陶器者.制陶者可以尽兴,可以凭现在时态的情感意识任意流动,但在这流动的过程中他无法排除过去时态的文化与审美的记忆,除非他们没有这种记忆,否则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曾经爱不释手的古瓷器..民间舞《出走》的成功,与其说它切入了现在时态,给人以农民进城也能编进舞蹈的惊讶;不如说它把我们带回了过去时态,唤起了我们依恋故乡的本能,那是一种人类寻求温暖与安全的途径,是一种重回母体的原始记忆.
我们常把古典舞《黄河》作为新"古典舞"的标志."新"与"古"合一是共时状态,二者拆开又是历时状态,而在这时间维度上的最终选择,是看《黄河》要"说什么"和"怎么说"?第四乐章伊始,男女演员漩涡似的跑向(而非圆场步)中间定位的人,一个、两个、五个、七个,人流在凝聚,每个人都直臂向上举起手来,五指张开(而非兰花指或按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现代舞的"足蹈"与"手舞"已经是一种必须使用的言说方式,不分男女,无需再"欲前先后,欲左先右"地划圆.
其实,现代舞也有风格与个性的冲突.有的学者用:"前期现代舞"和"后期现代舞"把它们划开,有的学者则用"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勾勒出其内部的差异与冲突,这些都是时间维度的思考.
其次,我们再探究风格与个性在空间维度的关系.
一位编导这样描绘风格与个性:"风格是别人的,个性是自己的;风格是重复的,个性是变化的,风格是铁,个性是火."应该再加上一句:如果在空间上将二者合一,那么铁与火就会炼出钢.从舞蹈史的角度看,许多风格性极强的舞种都是由个性介入而生发出新的风采,使原有舞种更加完善.
1832年,意大利籍的塔里奥在法国创作出"自己的"和"自己女儿的"芭蕾剧《仙女》,白纱裙与足尖鞋带来和轻盈把意大利发轫的古典融入了法国人的浪漫中.在这种大语境中,塔里奥为女儿精心构建小语境-----从"飞行"、"大跳"到"脚尖功",它们为浪漫主义芭蕾创造了身体语言的专用语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936年,曾在塔里奥《仙女》中主演的丹麦籍舞者奥古斯特布农维尔大胆地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的.他吸收了本属法国人的《仙女》,把它搬上了哥本哈根的舞台,并改编为丹麦派的名作,而原来的"法国版"反倒失传了.一部《仙女》纵贯意大利、法国、丹麦的欧洲南北空间,永恒的立在了芭蕾史上.
这种整合的范例在中国舞蹈史上也有,古代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王朝与"天竺国"印度的整合,现代的《红色娘子军》是中国与前苏联的整合,由《丝路花雨》登台而确立的敦煌舞派更是处在多个文化艺术空间的交汇点上."别人的"中间有"自己的","自己的"中间亦有"别人的".
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考察后,可以得出结论性的东西:一,作为审美的身体语言的自由表达,风格应是为个性服务,正像我们今天不断地借助外来语进行汉语的自由表达一样-----从"jeep"(吉普车)到"ok".二,作为文化的身体语言的自由表达,个性应该为风格所辨识,正像我们在汉语表达时,不管使用多少外来语,都无法改变汉语的"话语霸权".
这里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