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准电影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2)
2016-01-27 01:02
导读:李准的电影还得益于河南的历史、人物和风景。《李双双》中,故事的背景是中原大地;为创作电粼吉鸿昌》,李准深入到豫东吉鸿昌的故乡扶沟去深入采
李准的电影还得益于河南的历史、人物和风景。《李双双》中,故事的背景是中原大地;为创作电粼吉鸿昌》,李准深入到豫东吉鸿昌的故乡扶沟去深入采访,了解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正像老舍的创作离不开北京文化一样,李准的创作从河南文化中汲取着用之不竭的源泉。李准一生,足迹踏遍了河南大地,对河南极为熟悉。电影剧本《中洲七梦》到了中原的古都名城、大山大河、“七件国宝”“八个第一”。这部电影把古老中原的风物、历史,和中原大地上产生的大作家、大艺术家和科学家,在整体上塑了一个像。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和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更是对豫东、豫西的开封、洛阳,对河南的历史,河南的苦难,河南人民的生生不息的苦斗精神有着更为深刻、精细的描绘。李准熟悉中原精神,中原精神养大了李准,也是李准成为一代大家的深厚的文化土壤。
第三,李准电影文学创作的另一个特色是恰到好处的自然风光镜头。
李准早期的作品,是很少注意到自然风物的描绘的。他对自然与人的关系,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实用意识上。自然不过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和获取财富的对象而已。虽然有些作品注意到了自然,比are老兵新传封苗绘了北大荒辽阔肥沃的荒原荒地;但是,这些镜头仅仅是要表达出北大荒环境的恶劣以及北大荒极其巨大的利用价值而已。战长江用战刀挖出黑油油的钙土,他看到这样的钙土极其肥沃,可以长出庄稼,获得丰厚的收成,因此才露出笑容。到李准后期的电影创作,他对自然的认识有了一个重要的飞跃。《牧马人》这部电影中,自然被人格化了,充满了巨大的象征意义。在影片的开头,是长长的自然风光的镜头:万里晴空之下,祁连山顶覆盖着一片白雪;山坡下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许灵均仰天躺卧在大自然中,画外传来“救勒川,阴山下,天似宵庐,笼盖四野……”的古老草原牧歌。这时,被划为右派的许灵均,他的灵魂在大自然中得救了。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获得了无穷的生命能量。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影片还有这样的镜头:许灵均万念俱灰,躺在马槽里准备自杀。这时,棕色马慢慢把嘴伸到他的头边,用温暖的鼻息抚慰着许灵均的灵魂。他抱住马头失声痛哭。经过灵魂的净化,许灵均恢复了生的欲望。他遭到了错误政治的打击,但是宽厚仁慈的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