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音乐表现的影响因素(2)
2016-01-31 01:06
导读:从演奏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意志品质角度来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对一个人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钢琴演奏者而
从演奏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意志品质角度来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对一个人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钢琴演奏者而言,这一点越加显得重要。现在的钢琴学习者,有些是单一的进行钢琴练习,从小开始偏科,思维越来越狭窄,知识结构越来越简化。单一的定向性思维扼杀了许多钢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动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大量的知识结构的积累和严格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没有独立的创造能力、思考能力。这种练习只会扼杀学习者早期思维中所具备的天然的敏感和直觉力。
从音乐教育的智力开发角度来看,美国哈佛大学
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而音乐/节奏智力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等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各种智力因素也是融会贯通、关系密切的,它要求演奏者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发展,在这其中,音乐与数理逻辑的关系更为密切。 现代音乐教育,尤其在各大音乐院校中普遍缺乏数理知识的教育,甚至淡化数理教育,形成学音乐的学生普遍数理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差,智力开发片面、不充分。数理知识是综合知识的基础,很容易造成学音乐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意志力较差,对作品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表演缺乏思想和灵气。尤其依赖书本上或者导师的指导和理解,或者模仿音乐会上的演奏家的演奏风格,缺乏自己的认识和个性,演奏平平,缺乏闪光点和灵气。除此之外,音乐与数理思维的关系还体现在音乐作品的创作和体裁结构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罗忠镕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一书中,文章以罗忠镕的十二音作品为研究对象,以音乐形态学分析为路径,分别从音高组织逻辑、音相逻辑、曲体组织结构、复调思维等方面对音乐作品的结构途径和组织方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数理逻辑存在于音乐事件的各个层面,是音乐作品整体动态结构中重要的活性结构因素。其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音乐中的节奏形态和节拍的运动与组合关系,等比、等差的数理思维以及对于各种非格律化的、节奏紧张度的调控是罗忠镕十二音作品中具有特征性的数理逻辑。由此可知,艺术思维也要靠逻辑的激发。科学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艺术过程同样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大脑的工作性质来讲没有什么区别。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互相弥补、互相促进,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纵观古今历史,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在音乐方面也有一定造诣。
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由
数学公式组成。”爱因斯坦常常和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这两位科学家在一起也常常交流音乐技巧,科学美与艺术美在他们心中是相通的。我国也有一批热爱艺术的科学家,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就是李四光写的。1920年,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