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小议音乐艺术之听觉与视觉元素(2)

2016-02-04 01:10
导读: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学习声乐是接受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声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才能培养、保持其学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学习声乐是接受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声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才能培养、保持其学习声乐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其在学习声乐中不断克服种种困难的毅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声乐学习的过程成为追求美的过程,使声乐学习者成为音乐美的创造者。

  二、音乐艺术之视觉元素
  
  1.音乐视觉化。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所说:“设计形态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于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视觉艺术从技术方面的转变 ,开始了全新的创造性设计,这种转变对主体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不但越来越倚重于通过视觉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而且在作品交流过程之中不断改变着的知觉思维与美学意识,更带来了现代技术下设计理念与审美的诸多革命。音乐设计元素的运用就是这种革命中的一个重要亮点。
  音乐是时尚的先锋力量。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师尝试把音乐视觉化,音乐元素运用的视觉艺术作品不但观念新,样式个性强,而且具有相当的实验性,作品既要考虑动态声效的高科技全新内容,也要考虑元素形态的表现形式与构成方法,以及在实际运用中带给欣赏者的全新的审美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视性要求不断攀升 ,新的花样层出不穷。但总体来说这些作品主要分为平面作品与三维影像两个部分,其中影像的发展可以推进到互动和虚拟的技术阶段。
  平面作品中体现为纯粹形态在音乐元素的辅助作用下表现更加广泛与灵活。二维的平面设计,常常通过形式美的法则,利用音乐符号形态的创造性思维与构图中的重复、交错、起伏等设计手法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其观看中的心理效应是利用音乐符号构成空间、疏密或光影的错视,而形成假想形象。音乐符号可以突变为面体形态,不必仅仅只利用五线谱的构成手法,还可瞬间化为粗细线交叉的直线、环形或波浪结构骨架,欣赏者可以在骨架中自由的穿梭,随着视觉角度的转换,各种形象变化多端,使之更具运动的流畅美感。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听觉与视觉的融合。另一方面,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介的产生,音乐开始实现同时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技术传播,超越自然传播状态那样不仅是发出声音,还伴随着表情、动作、姿势等等。作品从一开始的记录音乐表演的全过程,加以媒体技术上处理(镜头剪辑、合成等),是音乐自然传播用视觉形式的还原。还有利用水滴敲击各种乐器产生的动画效果诠释音乐的视觉画面,加上动力学原理、光学原理的交叉运用,使影像作品本身更加妙趣横生,达到难以置信的音乐动画视觉效果。
  在这方面,代表人物胡介鸣演绎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城市混响——来自建筑内部》,是用建筑轮廓来谱写乐曲的影像作品。这个6分18秒长的作品由一帧一帧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画面组接而成。标注着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的两行五线谱,出现在每一帧画面上,跳动的红色音符捕捉老建筑的轮廓线,黄色音符则捕捉现代建筑的轮廓线。切换画面的时候,红色的音符和黄色的音符会同时出现,互相追赶和驱逐,这时的画面是新老建筑之间的拉锯战,两者各据画面的一部分,

上一篇:论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相似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