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摄影的空间营造(2)
2016-03-04 01:03
导读:在扩展空间方面,中国古代画论中总结了三个字。一个是“隔”,就是利用前景以及安排较多的景物层次,在选景时要尽可能利用门窗、篱笆、建筑物的局
在扩展空间方面,中国古代画论中总结了三个字。一个是“隔”,就是利用前景以及安排较多的景物层次,在选景时要尽可能利用门窗、篱笆、建筑物的局部做前景,并使景物有递进关系,在多层景物间弥漫烟雾,加强空间透视现象。二是“借”,也就是背景的选择。拍室内场景,背景处应有门窗透进光线或通过它看到远处景物。在室外则让背景中有远处的山峰、塔、建筑等成点状嵌在背景中。三是“引”,即利用线条向画面深处伸展和指引。如向远方伸展的道路、河流、水渠,成行的树木、电线杆等。它们在视觉上做斜向安排,在视觉上就有模拟第三空间的作用,如果它们向画面的对角线方向伸展,而消失点又在画面之内,就更有效地形成纵深的三度空间的幻觉。在画面上真实地再现空间,对表达情节内容表现人物的活动及心理状态提供了可信依据。如影片《公民凯恩》中,用了诸多纵深镜头来再现空间,正如影片导演威尔斯所说:“在生活中你看到的东西是同时尽收眼底,在电影里为什么不能这样呢?”影片中当苏珊演出又一次失败后企图自杀时画面空间造型是这样安排的,前景是一只玻璃杯和一瓶毒药,中景是枕头上苏珊的面部,后景是房门和门下透过来的一线亮光。我们听到苏珊的喘息声和凯恩在门外拼命敲门的声音,这一空间的创造给我们一种既紧张又担心的心理感受。画面空间的营造由此可见会产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奇特效果。
三、空间表现
摄影画面并不只是以再现真实的空间为目的。创作者们为了表现某种主观情绪,为了创造内心的视觉意象,还有意地利用各种摄影技巧改变人们对真实空间的印象,进行空间的变形,压缩多重空间的画面组合。来达到空间的表现性目的,空间变形拥有着很大的表现性和情绪意蕴。如影片《黄土地》中曾多次以画面展现翠巧在河边担着水桶向画面走过来。通过长焦镜头对空间的压缩,使人感到翠巧身后始终充满了黄河之水,感到黄河的温暖柔和以及她对翠巧的宠爱与主宰,使人物深深嵌入了黄河之中。影片《死神与少女》产房一场戏。摄影师运用小景深拍摄一排排刚刚降生的小生命,通过调节焦点,使画面的清晰点由第一个婴儿逐次转向最远的一名,产生一种飘浮感,犹如嫩芽破土而出。摄影造型空间表现手段还能构成意象性和抽象性的影像形态,利用这种影像形态,主旨不在表现对象,而在描写心意,在“神”与“形”的关系上,是舍“形”求“神”即“舍像求意”来着重表现强烈的主观情意,同时还渗透进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判断。如美国著名影片《现代启示录》。影片一开头就用了一组意像性的表现手法,黎明前的越南丛林。天有一丝亮光。静静的、伤感的男声独唱和伴奏的琴声从远处飘来,然后又从远处传来轻松疲倦的直升飞机马达声。随后两架直升飞机的滑橇徐徐掠过画面。这一“造型——空间”语汇给人的情感刺激是异常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