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电视全球化过程中文化认同的稳定性(2)

2016-03-09 01:08
导读:另外,方言电视节目也正在各地升温:四川话、陕西话、广东话、湖南话等各地方言纷纷登上荧屏,其收视率不断攀升。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用浓郁

   另外,方言电视节目也正在各地升温:四川话、陕西话、广东话、湖南话等各地方言纷纷登上荧屏,其收视率不断攀升。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用浓郁、地道的四川话演绎百姓故事和凡人生活,当地观众称其"比连续剧还要好看"。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其原汁原味的杭州话,不仅使节目成为"票房冠军",还赢得了"全国百佳电视栏目"荣誉。
   方言节目为什么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呢?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方言就是这个地方文化的一种表征。这种文化往往是被区域范围内的普通民众普遍接受的文化,该区域的民众也对承担这类文化的方言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传播范围大、传播效果好的电视媒体将方言的这个作用发扬光大,为当地受众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引发文化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传播的效果。
  
  2. 受众能动性
  
   受众在观看电视时,并不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为电视所左右,仅仅只是"沙发上的土豆(potato on sofa)"。相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受众还常常对外来节目进行本土化和个人化的解读。
   如美国学者凯茨与利比斯对于《豪门恩怨》的解读研究就体现了这一点。他们把观众依据阶级背景、教育程度与种族分成50个组群,每个组群三对夫妇,这样做的理论假设是:看电视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而不只是个人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穿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时候,文本的意义、内容与效果都必然产生极大的变化。不同种族的人在观看同一剧作的时候都把自己所属之种族的价值观带了进去,比如有一个摩洛哥的犹太人看后的评论是:"虽然他们有钱,但是我的生活方式比他们高明"。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由此可以看出,观众是主动而积极的,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般被动、消极、无能且愚昧,他们建构意义的行为实际上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与文本进行的"协商"。这一协商的过程相当细腻复杂,观众的反省批判能力、他们的文化价值对于外来文化的操纵与"洗脑"功能的抵抗能力,比某些学者想象中的要强很多。正如汤林森指出的:"认为文本能够穿越各个文化疆界而仍然分毫无差的说法,并不可信。"[4]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霍尔的《编码/解码》一文中也涉及到了这个方面的内容。霍尔认为,电视内容可视为由符号构成的文本,任何文本都不止

上一篇:谈开展广电技术的科技情报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