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艺术:无政府主义还是形式主义(2)
2016-03-15 01:23
导读:这种在当时的政治形势刺激下,直接以行动艺术的方式来唤起世人对某种政治态度或情绪(激昂、悲观或绝望)的注意,始终伴随着行动艺术的演变过程,
这种在当时的政治形势刺激下,直接以行动艺术的方式来唤起世人对某种政治态度或情绪(激昂、悲观或绝望)的注意,始终伴随着行动艺术的演变过程,如俄国构成主义与十月革命、达达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观念艺术与越战等。1912年,在俄国发表未来主义宣言的是包括马雅可夫斯基在内的一些诗人和画家,宣言的标题是《给公众趣味的一记耳光》,同年组织了《驴尾》画展,目的是反对巴黎和慕尼黑的堕落,以全新的俄国艺术对欧洲文化发生影响。俄国未来主义的行动艺术集中在彼得堡和莫斯科,艺术家和诗人在街头搞行动艺术,穿着艳丽的
服装在街上走,脸上涂着颜料,戴高帽子,穿紫色夹克,挂着耳环。在一份未来主义宣言中说,自我涂画是发现未知真实的第一步,工艺与插图的结合是自我涂画的基础。其后,几乎在每一个流派的行动艺术中,都可以看到颜料与躯体的结合。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俄国未来主义者组织了现代艺术史上最壮观的行动艺术,在十月革命一周年纪念日,未来主义的绘画挂满了彼得堡的建筑物,活动的未来主义结构与广场上的方尖碑联结在一起,在冬宫周围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动用了真正的军队,搭起代表红军和白军的红白两色平台。演出人员包括125个
舞蹈演员,100个杂技演员,1,750个临时演员。演出以枪声开场,500人的乐队开始演奏交响乐,以“马赛曲”结尾。最后是武装的工人乘车进入冬宫,全场漆黑,突然灯光启亮,焰火腾空,士兵的游行开始了。显然,在俄国前卫艺术家看来,革命标志着人的解放,也标志着艺术自由的时代,但历史似乎开了一个玩笑,革命的原则并不以艺术家的任何浪漫情调为转移,行动艺术在革命的狂热过去之后,便从俄罗斯大地上消失了。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从30年代到60年代,行动艺术经历了一个风格化的阶段,看不出它与社会政治气候的直接联系。196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政治危机震撼欧美大陆,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又重新开始怀疑前辈们的道德标准和艺术标准,行动艺术在否定这种双重标准上表现出了优势。就象这场政治风暴本身缺乏明确的目的一样,这个时代的行动艺术也很难在它要破坏的对象(伦理与艺术)之间划出一条清楚的界限。一方面,环境艺术、大地艺术、表演艺术等似乎在破坏原有的艺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