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示范与模仿(2)
2016-04-15 01:12
导读:另外,组织学生借助各类音像资料,现场聆听和观摩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开阔视野、增加对各种艺术风格及演唱类型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丰富专业知识
另外,组织学生借助各类音像资料,现场聆听和观摩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开阔视野、增加对各种艺术风格及演唱类型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丰富专业知识。
教师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可以起到仅用语言解释所达不到的效果。但教师的示范也要适度和有针对性,不然也会带来不良作用,走进模仿的误区。我们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声音,不从理论加以分析和讲解,用示范代替讲解进行教学的倾向。这样,学生的学习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不自己动脑筋去思考,慢慢则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教师,与其说教学生如何“唱”,不如说是教学生如何“听”。教学中,笔者十分注意培养锻炼学生自己去判断声音的好坏,去感受、体会发声时身体各部位是否协调的能力。声乐教学中的模仿包括教师对学生声音的模仿和学生对老师的模仿。教师对学生错误声音的模仿可使学生清楚地分辨声音的优劣,教师的模仿可以夸张些,但要适度,不可过分夸张,更不能丑化。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声乐老师自己是什么声部,很容易就把学生教成什么声部。教师是
戏剧女高音,而学生是抒情女高音,若教师在教学中不加以理论的指导,学生一味模仿教师的声音,必然会放弃秀丽甜美、明亮圆润的音色,压舌根、撑喉咙去追求丰满浑厚、壮实有力的音质。这样是很危险的,严重者会损害嗓子。当前,声乐教师队伍里绝大多数教师自己的示范还有所欠缺,对正确的声音概念还不够清晰。对声音优劣分辨较差的学生来讲,很容易把教师声音上的不足,也当成正确的声音进行模仿。就算是教师的声音完美无缺,由于各自生理、心理上的差异以及声音本身的差异,教师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