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水墨”人物画的现实关怀(1)(2)
2016-04-24 01:03
导读:“都市水墨”人物画家用水墨作为主要材料和表现手法,这使得他们无法回避笔墨问题。自古以来,在传统绘画中,笔墨语言内涵的丰富性、隐语性极为复
“都市水墨”人物画家用水墨作为主要材料和表现手法,这使得他们无法回避笔墨问题。自古以来,在传统绘画中,笔墨语言内涵的丰富性、隐语性极为复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笔墨语言包涵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材料工具的特性及把握:二是传统文化背景对笔墨形式的渗透及这种渗透所造成的文化性格。前者关乎水墨画的物质本质,后者关乎水墨画的精神传统。”(郎绍君)(P461-P463)。在此层面,“都市水墨”人物画对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语言是继承并发展的。
一、“都市水墨”人物画家对笔墨形式的拓展
(一)部分“都市水墨”人物画家发展了“墨”分五色的色彩体系
唐以后,中国传统绘画基本上是纯水墨或敷以淡彩,这种墨色观很好地发展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体系,然而,当传统技法遭遇都市题材时,都市特有的繁华与喧闹、缤纷的色彩与飞快的节奏;都市人的丰富性、鲜活性、易变性、多样性,仅仅依靠单纯的水墨表现已经略显单薄。作为中国美术现代化变革的前奏,上世纪海上画派以及林凤眼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彩墨语言的探索,而这一点,无疑给部分“都市水墨”人物画家构建笔墨语言以启迪。
“都市水墨”人物画对彩墨的发展主要有两种:一是画面用淡彩、墨,如田黎明的作品总是以淡雅、沉稳而斑斓的色块造成一种光影的效果。这些光斑或是代表树影扑烁、或是表现波光粼粼,营造出阳光明媚、自然纯真的氛围,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了画家“天人合一”的心灵追求。另一种是画面用重彩、墨,如刘庆和、崔进等。刘庆和的作品多表现都市生活中朦胧的伤感,画家用大面积的墨、色冲撞形成色块的重叠、融合、外溢,厚重的彩、墨将人物造型圈定起来表现出外拓、压抑的视觉效果,加强了画面的悲剧意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部分“都市水墨”人物画家拓展了传统绘画的用笔
“在中国画中、侧锋运用上。各家有不同的主张,董其昌、华翼纶、戴以恒等人专主用侧锋,……龚贤、唐岱、钱杜、郑绩等人专主用中锋,翻地用侧锋。……其实,用侧锋也好,用中锋也好,中侧锋互用也好,应根据不同表现对象的需要,”(P438),部分都市水墨人物画家摈弃了中、侧锋等的固守,依据都市情境中描绘对象的需要,灵活运用中锋、侧锋、逆锋甚至破峰来表现形体。如周京新、崔进等的作品。周京新在作品中通过墨色的排列、组合和对比来塑造人物或环境,“大有笔意纵横、墨味盎然、笔无定法、墨无成规的味道。”,他称自己的用笔为“水墨雕塑”。此外,田黎明发展了传统人物画中的“描法”用笔。“他所有的‘涂色’都规范于‘描出来’的整体轮廓之内。只不过与其他画家厚实、沉着的笔调不同,田黎明的用笔很轻很轻。……他在轮廓的用笔和他所倾心的用色之间找到了一个结点。塑造这个结点的仍然是他的用笔,确切地说是包容性更广泛的‘写法’。”这种“轻描淡写”式的“描法”表现了画家最真切的都市体验,正如画家感言,“笔墨的境界可以化解人的忧虑,是因为笔墨可以叙述人对生活的态度,传达出一种形而上的生活方式,……我在自己的画中想表现出入是自然、自然是人的感觉。”
由之,“都市水墨”人物画家在现实关怀的指引下对传统笔墨形式的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当然,随着新风格的探索、新画家的加入,“都市水墨”人物画家对笔墨形式的发展会更广泛。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朱娜
动画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思考
浅析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