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思想对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的影响(1)(2)
2016-04-26 01:04
导读:从书法美学范畴上来看,汉魏六朝的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除了书法自身所提供的经验以外,还与道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来看,其论
从书法美学范畴上来看,汉魏六朝的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除了书法自身所提供的经验以外,还与道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来看,其论著中没有“美”字,而多“妙”字,如“体有六篆,要妙入神”(《篆势》),“翰墨功多,即造妙境”(《九势》),这与《老子》的美学思想不无联系。在老庄著作中的“美”字也无今天“美”字的含义,而“妙”字多见,却又不只今天一个“美”字所能表达的含义。“妙”字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和汉魏六朝书法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从《老子》那儿继承来的。《老子》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通向无限的宇宙本体,揭示着宇宙的生存发展和宇宙的本源生命。只有体现了“妙境”、“妙意”的艺术,才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价值和效应。书法艺术之象,得之于自然,其象具有可感悟的境、意,对于创作主体,必须“先散怀抱,任情恣性”,“沉密神采”,才能“即造妙境”。魏晋书论以“妙”字论书者俯拾即是:“繇解三色书,然最妙者八分”(钟繇《用笔法》),“三端之妙”(卫夫人《笔阵图》),“得其妙者,事事皆然”(王羲之《自论书》),“书者,玄妙之伎”(王羲之《书论》),“子敬穷其研妙”、“赏祈弥妙”(虞和《论书表》),“钟公之书谓之尽妙”(王僧虔《论书》)、“书之妙道,神采为上”、“骨丰肉润,入妙通灵”(王僧虔《笔意赞》),“钟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庾肩吾《书品》)……道家思想对魏晋书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二、“书意”、“风骨”、“神采”玄学思潮的影响
晋人书风,飘逸飞扬,风度绝俗,“潇散、简远、超逸、恬淡、平和、自然、蕴藉”,无限超越世俗而趋向自由、生动、妙趣盎然的艺术风格,完全扬弃了先秦两汉时期重形轻神、重外轻内的审美哲学,成为古典美学的典范。同时,这一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成就的取得,可以说是由魏晋时期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是时代精神的必然产物,而对这种书法风格和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魏晋玄学思潮。“玄学的产生是从两汉到魏晋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它标志着两汉儒学的没落和一种哲学新潮的崛起。”“玄学是魏晋美学的灵魂。”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傅合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审美关系到审美教育
关于公共艺术的调查问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