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评析(2)
2016-06-06 01:08
导读:唯美主义者形成一种偏执的心理定势:越是轻视现实生活和自然,就越是沉溺于“美”的崇拜和艺术至上的观念,反之亦然。古往今来,许多流派的美学家
唯美主义者形成一种偏执的心理定势:越是轻视现实生活和自然,就越是沉溺于“美”的崇拜和艺术至上的观念,反之亦然。古往今来,许多流派的美学家和艺术家都承认美高于生活,艺术高于自然,尽管各有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都肯定其间的内在联系。唯美主义者把美与艺术抬高到生活和自然不可企及的程度,这样,他们心目中的“好的艺术”就只能是童话和神话或者某些玄妙、空幻、神秘怪异的东西了。
3.作为目的艺术唯美主义者一致宣称艺术不应服务于任何外在的目的。王尔德以总结性的论调提出所谓“新美学”的一个原理:“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并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⑦在艺术沦为说教品或功利手段的时代,唯美主义者对艺术自身的目的所作的强调,不乏积极、合理之处。其失误在于把艺术作为目的和手段的二重性割裂开来。这使他们在理论上陷入死胡同:必须阐释“艺术自身”究竟是什么,必须明确划定艺术表现的范围,而其阐释又相当模糊甚至矛盾。
出于对放纵感情和简单模仿现实的那类作品的反对,换言之,出于对当时文学主流的不满,王尔德宣称:“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允许任何粗糙或恼人的东西,任何引起痛苦、引起争论及被人争论的东西进入叮靠而神圣的美的殿堂的。”⑧“正如有人说过的那样,唯一美的事物是跟我们无关的事物。只要一件事物对我们有用或必要,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使我们痛苦或欢乐,或者强烈地引起我们的同情,或者组成了我们生活环境的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就在真正的艺术范围之外。”⑧这与福楼拜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观察者的超然性和独立性,艺术意象的明晰性和客观性,被唯美主义者当作美的魔力来加以欣赏仲旦们显然受到了康德关于审美的无利害性和叔本华关于审美静观的思想的影响)。根据上述原则来衡量王尔德的小说,剧本和童话(他的童话《快乐王子》诉说人间的不平和苦难,批判造成这种苦难的上会现实,不自主地突波了准美主义的“艺术范围”),我们只能说:作为生美主义领袖的王尔德不属于“真正的艺术家”之列。“真正的艺术范围”极为扁狭,“真正的艺术家”极为稀少。唯美主义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维护艺术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却变成了选择题材的不自由、表现方法的不自由等等。艺术心胸或理论的狭隘,注定了其艺术道路或生命的短暂。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艺术自身就是目的”这个问题上,王尔德的思想有矛盾之处。在其论文《英国的文艺复兴》中,他曾强调艺术有责任唤起人们的高雅,无害的情感,使心灵习惯于为艺术本身而热爱艺术……由此看来,王尔德或多或少继承了亚里士多德艺术净化说的美学传统,肯定艺术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也承认艺术通过批评家可以实现美育的目的。
艺术作为目的与手段的问题,也就是艺术自律与他律的向题。自律(Au七~运)指艺术的独立自足性,它是一个自在自为的系统;他律(Het叮。nomie)指艺术的相关性,它是外在的或为他的。我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