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与现状(2)
2016-07-20 01:05
导读:1971年,美国广播公司在其“每周电影”的栏目中播出了《布里安之歌》(Brian'sSong),讲述了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布里安·皮科罗和盖尔·赛耶思的故事。与
1971年,美国广播公司在其“每周电影”的栏目中播出了《布里安之歌》(Brian'sSong),讲述了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布里安·皮科罗和盖尔·赛耶思的故事。与以往的电视电影不同,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和他们的故事是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的,据影片的制作者说,这部作品中只有5%是虚构,其余全是事实。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布里安由于身患癌症,在26岁时就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而在一个故事中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情节,在电视节目的传统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尽管由于预算低、工期短(实拍只用了14天)、时长有限(实际时长73分,播出时长90分),这部影片算不上特别精彩,一些内容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还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在电视中播出之后,这部影片后来又被释放到电影院中放映,从而创造了美国影视业一项新的制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优秀的电视电影会在电视播出过一段时间后进入影院。尽管从总体来看,这类影片数量不多,也从来没有创造过骄人的票房成绩。
这部影片还在另外两个方面为以后的电视电影提供了模仿的样板。首先是这种以真实事件为依据的故事后来被认为特别适合于电视电影的样式,成为以后许多电视电影的基本题材,这类影片在美国有一个专称,叫作“纪录剧”(docudrama)。其次是讲述生理和精神疾病的故事成为后来电视电影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以至于被人们称作是“每周疾病”(diseaseoftheweek)故事。从70年代起,以真实生活为故事基础的电视电影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这种样式的一种主流形态。这些作品在处理真实与虚构的比例时虽然各有不同,但大都以当前的或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真实事件为核心内容,而且一般都使用原人物的真名实姓。其中既有历史或当代名人的传记,如《约翰·保罗二世教皇》(PopeJ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