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意象——中国画的造型形式表示(1)(2)
2016-10-28 01:08
导读:笔线是中国画笔墨的元素。线也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在中国画的形象表现中不是一种形体廓线的描摹,而是在对物象的全息感觉后的意态表现,
笔线是中国画笔墨的元素。线也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在中国画的形象表现中不是一种形体廓线的描摹,而是在对物象的全息感觉后的意态表现,具有符号特征的重构性。因此山水画中的皴法与人物画中的描法就是笔墨特征下的意象程式。散点式的观察也是强调整体关联的意象方式。中国画中的线不仅可以达到状物的目的,而且是以艺术再造的手段揭示各种物象的性状情态。笔线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与驾驭物象的主观创造力。“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石涛)笔线墨韵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可以焕发审美者对现实形态的丰富联想,使近似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知觉婉转诗意的反映,进而介入画家的审美理想、情操境界的自我觉想。 龚贤说:“必笔法、墨气、丘壑、气韵全而始可称画。”立意是笔墨实施之“本”,“意”包含观想得和表现得两方面,观想得指画家的意气修养;表现得指画家对笔墨的控制力。“意”是倾向主观的,但不是纯粹主观臆造。意是主观赋予客观的意义提升, “意之为用大矣哉……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故学之者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布颜图)具备了内在养成和笔墨主动方可达到“意在笔先”后的落墨自然、因势利导、游刃有余。从而形成“心意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物我融化的心理超然,以及意断笔连、意到笔不到的灵性境界。当然“意”的主观圆满在技术层面上的反应也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程式的操控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冷家荣
素描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育中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