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电视剧的全球化和文化入侵(2)

2016-12-25 01:13
导读:这是我们尤其需要加以警惕的。 就中国电视剧领域来说,我们看到的这种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霸权”、“媒介暴力”,或者说文化帝国主义、

这是我们尤其需要加以警惕的。
就中国电视剧领域来说,我们看到的这种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霸权”、“媒介暴力”,或者说文化帝国主义、电子殖民主义的影响,有可能通过四个渠道实现:一是前述的一系列的有害的电视剧观念的渗透和复制;二是在中国建设桥头堡,或是像华纳兄弟、迪斯尼、CNN那样直接开设驻北京办事处,或是通过一些海外归国人士以私人身份注册文化咨询公司,以合法身份做外国片商的“洋买办”,经营有关业务;三是向中国输出电视节目;四是让中国自己复制他们的节目。
关于输出电视节目,虽然中国在引进海外电视节目的政策上一直有着相对严格的限定,但也还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比如,每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每个省和省会及计划单列市无线电视台,分别配给一个海外电视剧的引进指标,每个指标的时间长度是20集,每集45——50分钟,这该是一个多么大的规模!这还不算有线电视台另有的指标,不算专题片、卡通片的不限指标。
关于中国自己对节目的复制,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比如情景喜剧。在美国已经流行了20年的这种电视剧,其实是一种由观众参与演出的晚会式节目,主要特征是幽默通俗。现在还盛行于欧美,已经风靡于全球。英达用《我爱我家》作实验加以引进之后,曾被一些媒体称之为中国电视剧的一次“革命”。《一家之主》、《临时家庭》……直到最近的《中国餐馆》,紧紧追随。然而,捏造生活,人物虚假,情节乏味,一味耍贫嘴“隔肢人”,表演过于夸张,要么笑料肤浅,缺少文化品味,要么在笑声上弄虚作假,终于弄得人笑口难开。有的观众就认为,英达自己也陷入了情景喜剧的误区,被一种“模式”框住而难以自拔。这“模式”,应当就是美国文化的“模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又比如青春偶像剧。从某种意义上说,青春偶像剧的发展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在高度发达的经济生活中,青年人日渐成为反映社会消费能力的强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喜好、心态促成了这一类电视剧作品的兴起,并且使它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这种作品的生产,在日本、韩国,都是按照商业的游戏规则来制作的,中国模仿日韩,也制作了一批青春偶像剧,然而,在商业运作、广告客户赞助之下,这些电视剧一般都涂上了“雅皮”的色彩,脱离现实,爱情变态,基本上陷入了误区。就算学,也只学到了皮毛,终于沦为幼稚、可笑、肉麻、肤浅。
再比如室内剧。这在西方,也是被称为商业电视剧的。《渴望》热播以后,这种室内剧,被认为是中国电视剧“成熟”、“羽毛真正丰满”的标志,其特性是“投入市场、迎合观众”,“以市民的情趣去讨好市民的口味”,从而使得我国电视剧的生产,踏上了真正“电视化”生产的过程。其实,这也是西方早就出现过的。早在1921年的德国,就有了在室内搭景摄制电影的作法。那时,表现主义电影对于用展示

上一篇: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