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张大干一生,为了自己的进步发展,为了攀登上艺术事业的灿烂高峰,他一直是如痴如迷,不断打拼,脚不停步,手不停挥,孜孜不倦,奋发图强。他曾说过:“画艺要领,用九个字即可概括: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因此,为了学习和掌握前人书画的精髓,他所临摹的历代古人的法书名画,起码就有一万多幅;而为了能从大自然中扩大眼界,开阔心胸,吸取丰富的养料,他又曾遍游了国内外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与人文胜景,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他又是活到老,学到老,打拼到老,从而使他达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那炉火纯青、出神人化般的高妙境界。故而他常讲:“七分人事三分天,一个人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并言:“我的画笔不会停,我会一直画到死的那一天!”他确实用自己最后的实际行动,完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所以,张大千无论是在他的少年、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无论他当时是如何之成就赫赫,盛名远扬,但他都从不满足,更从未自满,依然是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而且是一辈子始终都从难从严要求自己,不断地时时向古人挑战,向时贤挑战,并向自己挑战。譬如,张大干就曾说过:“若问我对自己以前作的哪些作品是感到最好和最为满意,那我可以坦白地告诉你说——‘没有!”’又讲:“我的每一幅画,我总觉得还能改,而我也常有改它的冲动。如果一个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感到完全满意,那也就是他的艺术生命走下坡的时候。”因此,张大干正是靠着自己这种从小到老、一直都连续不断、孜孜不倦、并奋不顾身的刚毅打拼精神,才从而使他的艺术事业,得以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不断地攀登上了一个个光辉灿烂的艺术顶点!
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张大千在一生中,并不光是只为了其个人的艺术进步来打拼,同时他也是为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来打拼,而且他更是为了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扩大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而更加努力地打拼。
正因为张大千在其离开祖国大陆后的几十年中,他仍高举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大旗,单枪匹马,驰骋天下——他在全世界各地到处频繁举办画展,出版画册,举行讲演,为介绍、宣传、推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于世界,为提升、扩大和加强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他是荜路蓝缕,勤奋创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由此不遗余力,贡献卓伟。因而,他的名声也大噪国际——他被西方艺术界、新闻界和学术界称为是“中国无任所文化大使”,是代表了整个东方文化特别是代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东方之笔”,并把他与西画泰斗毕加索相提并论,将他们并称为了“东张西毕”11958年,张大千还以其没骨设色中国画《秋海棠图》,荣获了世界艺术博览会的金牌大奖,又被国际艺术学会一致公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并被国际舆论公称为是“当今世界最富盛誉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为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又赢得了巨大的光荣!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四,我们纪念张大千,是要纪念和发扬他的创新精神。
张大千在一生中,牢记着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等教导,本着《易经》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态度,从青年一直到老年,他都不停地在艺术上求新,求奇,求变,长期高扬着创新的大旗,在艺术上奋发图强,创变更新。他师法古人,“当年惟恐其不入,如今惟恐其不出”(大干自语),就是为了创立自己独特的面貌;他师法造化,“五洲行遍犹寻胜”,“一生好人名山游”,更是为了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学习、感悟,吸收丰富营养,以创新自己的艺术风格。即使张大千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其盛名已是如日中天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满足,没有就此停步,仍在不断地探索改革,求变出新。乃至我们现在展观张大千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发现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与面貌迥异,其变化之快、之多、之猛、之巨,实在难以相信这是一人所为。故而画坛上还曾流传一句话:“大千多变,每变必兴!”这,其实也正是张大干的艺术能够大放光华和永葆青春活力的奥秘所在!
第五,我们纪念张大千,是要纪念和发扬他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