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2)
2017-02-10 01:04
导读:图解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图是没有层次的,解是没有思想的。特别是对认识和思维本身缺乏反思,缺乏开掘,缺乏具有批判精神的对话与挑战。切都是那
“图解”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图”是没有层次的,“解”是没有思想的。特别是对认识和思维本身缺乏反思,缺乏开掘,缺乏具有批判精神的对话与挑战。—切都是那么直白,照本宣科就是了。于是,深刻的哲理性从艺术中消失。
艺术要关照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各种冲突。艺术家应该是社会艺术家和社会学家。我们的作品应当具备揭示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思想内涵。为形式求新变的极端形式主义的空洞、乏陈,缺乏有哲学思考的背景,终将走入死胡同。然而,鄙视“现实”已成为后现代工业文明的时髦。不鄙视“现实”,就不能使“意识”前进,只是首先要回答意识到了什么?与传统有什么不同?我理解,正是主客观经典界限的打破,把对思维自身同外界的联系的观察、思考引进了我们的视野,以合理怀疑的触角探触到新的观照层次。例如美国社会学家巴思提出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并怀疑以往对现实的解释。贝娄也在自己的作品里,检讨了人对“自我本质”的追求。这些探索不论其成效如何,总会有些启发,有助于打开我们思维结构中那长期封闭的部分,力求从高层次上去解释生活与艺术现象。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这种合理怀疑主义,也就是合理地提出问题,然后才会有思维的进步。
只有在社会活动——肉体与灵魂,存在和意识,现象与本质,这些深刻的矛盾中,才会获得有价值的平衡。表示现象的形式和表示精神的内容,如同两个发展系列,但不是平行的,而是交叉纽结的。作为主体的认识,常常就是在这种交叉碰撞中产生出具有深邃哲理的火花。艺术的价值也恰恰在于给历史延续线以垂直冲击。没有冲击和骚乱,便不会达到高层次的和谐。齐桑塔那耶说:“取得和谐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使所有已知因素统—起来,另—种方法是舍弃和删除一切拒绝统—的因素。”前者给予我们崇高,后者给予我们美的快感。但美的快感是热情的、被动的、遍布的,而崇高的快感则是冷静的、专横的、尖锐的;美使我们与世界打成一片,崇高则使我们凌驾于世界之上。我们有许多艺术作品,根本意识不到拒绝统一的因素,只达到低层次的和谐。为了享受习惯的美,而离开了精神,听不到精神的内在音响。大量概念化的作品,恰恰是由于缺少哲理的思考(画家只观察生活,而不深入人心,不开放思维),而导致不能深入认识自己、美感的自我陶醉后面是思想的“贫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当一些非常规作品出现时,于是对我们的思维结构提出了要求,这一点不可避免。美感的习俗世界便要解体。这时,“你必须在这—切里面感到一种解放,这就象到山中或海边去度假期—样。事物的经常尺度全改变了,而你在自己的眼中,也会变得象—个虫豸或者—个假道学……。”
追求哲理性,特别是对“人在世”进行哲学与艺术的反思,这是现代美术对当今生活的有力投影。这一趋向是与美感的深化与科学的人文发展方向相—致的。在这方面艺术有着深刻的使命。在这里纂借卡夫卡一句话:一幅画,如果我们看了,没有感到额头上被击—猛掌,那我们看它干什么?!
参考文献
[1]齐桑塔那耶,陈树生译.自然与形式[J].外国文艺报道,1982(6).
[2]鲍山蔡.美学三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