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与创作特征(1)(2)
2017-06-07 01:11
导读: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笙传到了西方,然后经历百余年的衍变又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回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的大地上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笙传到了西方,然后经历百余年的衍变又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回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的大地上普及繁荣,这正是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正是东西方各民族共同的审美追求,使包括手风琴在内的各门类西洋乐器在中国生根开花,为中国人所用,并创作出大批既适应这些乐器性能,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器乐曲。
正是由于一大批关心手风琴事业的专业及业余的作曲家才形成了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队伍,他们创作的大量作品推动了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使我国手风琴音乐的艺术创作大大缩短了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为创建中国审美格调的手风琴音乐、开拓手风琴民族风格表现手法的种种实践,无疑都将对手风琴中国学派形成和走向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综观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历史,前后不过100年左右,然而,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以及发展变迁,却是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的曲折之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春风,为新时期的中国手风琴创作带来了新的局面。此时期在创作道路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作体裁多样化,有独奏曲、重奏曲、组曲、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比以往进一步拓宽了,包括改编移植的古曲、民间音乐、地方
戏曲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在创作上既借鉴西方技巧,又保持了民族神韵。这一时期的手风琴创作已不满足于以往那种“民歌加和声”、“主题加变奏”的思维模式,也超越了单纯移植的框框,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个性化的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之路。
从创作手法多样化来看:一是改编移植优秀的乐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追求审美的通俗化和音乐语言的群众化。这类作品有《北京喜讯到边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探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浅探贝多芬创作概况及奏鸣曲创作特征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