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初探(2)

2013-04-23 18:10
导读: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与成熟,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为了能够达到旅游管理专业所设置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解决

  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与成熟,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为了能够达到旅游管理专业所设置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解决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现存的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就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增加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块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实现知能转换,要构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接。这种对接的方式可以包括在旅游企业实习、旅游行业调查实践和参与地方旅游开发与规划设计。目前高校学生到旅游企业实习多是到酒店做服务生的形式,时间一般为半年到一年不等。这对高职或专科学院的学生较为适合,本科培养的目标是旅游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而这种落差导致了目前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去酒店工作。笔者认为,基层操作固然重要,但如何将学习到的管理原理用于实际是本科生更应掌握的内容,而这也是目前我国旅游院校面临的问题;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培养目标,旅游管理本科层次的企业实习也应当是宽口径的,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也应当有更大的自主权,在旅行社业、饭店、景区、会展、休闲娱乐业和旅游规划公司等先关行业自主选择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增加旅游管理专业的行业调查实践课程也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对旅游行业的考察和调研,学生能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对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也会学习到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与旅游规划的原理运用。

  2.减少重复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并不是旅游专业所独有的特点,其他专业也有类似的情况,这里要阐述的是由于旅游专业涉及的范围广,要学的东西十分的多,因此减少过多的重复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对老师而言,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学院要定期的开课程讨论会,哪些内容在哪门课上讲解,这些都要做出具体说明避免多个老师同时讲授一个知识点的局面。旅游专业知识涉及面较广,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教师应该选取更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来讲解,是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3.本科教育适应适应大众教育需求,研究生课程要加强理论与研究能力

  本科教学在当今中国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具有普及性特点。大众化教育不仅要求培养的人才为大众服务,要具有大众意识,具有解决大众化问题的能力,而且办学规模应当大众化。因此,大众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育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渠道。为此,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事业观,培养学生实现事业的能力,培养学生在职业和就业中找到发展自己事业的支撑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性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就应当有所改变,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也要随之改变。教学内容上应以强化素质教育为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理念  上应以如何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爱你能力为主导;教学方法上则应当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层次的教学就是本科高年级课程内容的翻版,并没有注重理论上提升,因此,多数研究生并没有比本科生更多的、更坚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多数旅游研究生院并没有开设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课程,而这也将阻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博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

  4.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加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造设出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抽象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像前厅与客房服务这门课就适合运用角色扮演法,像旅游地理和中外民俗这两门拓展课程来说最好的授课手段就是借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各国风情中去,更直接的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专业课程中,导游业务中的地方导游接待程序、全程陪同导游人员接待程序等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案例中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为今后的从业打下基础。

  五、结语

  如何推动我国旅游业保持长久和稳定的发展,还需要高等旅游院校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国际化需求、把握旅游发展方向的行业、学术人才。旅游教育教学以及旅游学科的发展还任重道远,如何完善旅游学科的教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科成熟与人才培养,这还学要广大高等旅游院校不断地探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