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的意义、条件与方略((2)
2013-10-10 02:17
导读:在过往20多年的时间里,中、俄、蒙三国的区域旅游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出境旅游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北部国家边境旅游开始的,当
在过往20多年的时间里,中、俄、蒙三国的区域旅游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出境旅游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北部国家边境旅游开始的,当年双方边境地区的边境旅游促进了边境贸易,曾是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一个热门。这一活动已经逐渐从边境地区向内地延伸。在这个过程中三国间积极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促使这一地区的旅游得以不断扩大,不断规范,不断成熟。三方在旅游发展中互为市场和互为目的地格式已经形成,为三国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下面的一组数据就足以说明三方在各自国际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2003年中国到俄罗斯的旅游者人次数为 68.9185万,占亚太地区到俄旅游者总数的 68.5%;蒙古国到俄罗斯的旅游者人次数为 11.6684万,占亚太地区到俄旅游者总数的 11.6%;中国和蒙古国到俄罗斯的旅游者人次数占亚太地区到俄旅游者总数的80.1%。
2004年中国到蒙古国的旅游者人次数为 13.9283万,占亚太地区到蒙旅游者总数的 76.8%;俄罗斯到蒙古国的旅游者人次数为 5.3917万,占欧洲地区到蒙旅游者总数的 54.7%。
2004年蒙古国到中国的旅游者人次数为 47.8959万,占蒙出境旅游者总数的76.5%;蒙古国到俄罗斯旅游者人次数为10.4011万,占蒙出境旅游者总数的16.6%;蒙古国到中国和俄罗斯的旅游者人次数占其出境旅游者总数的93.1%。
2004年俄罗斯到中国旅游者的人次数为 179.2193万,占中国接待进境外国人总数的 10.6%;蒙古国到中国旅游者的人次数为 55.3767万,占中国接待进境外国人总数的 3.3%;俄罗斯和蒙古国到中国的旅游者人次数占中国进境旅游市场份额的13.9%②。三 对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方略的思考 在发展旅游方面,中、俄、蒙三国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共同需求,因此,应当制定区域合作的方略和行动计划,使共同愿看得以实现。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手: (一)同一熟悉,统筹规划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充分熟悉旅游业的发展对三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坚持“竞?合”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等方面的上风,开发健康洁净的旅游产品,进步吸引力和竞争力,简化手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可进进性,争取更多的进境旅游者。另一方面,为本国公民到对方国家的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减少障碍,提供方便,彼此可以竞争。三国还应积极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开发共同受益的产品,进步总体吸引力。
作为一个区域,三国政府应积极合作,在同一熟悉的基础上,编制一个总体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至少可在三国边境地区的相关省区,共同协商,确定不同区域的重点产品和联合线路,协调大型节庆活动,不搞近间隔的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尽量科学地利用资源,有效地发挥各自上风。这样做,有利于在国际旅游的营销方面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进步总体效率。 (二)精心策划,寻找突破口
就地域来说,近些年中、俄、蒙三国和东北亚地区一起合作,共同建设一些地区的旅游发展,今后应更加留意这些具有突出发展潜力的区域和产品的开发,不断寻找促进地区旅游新发展的突破口。
1.区域合作,选择边境地区作为突破口。中、俄、蒙三国的区域旅游合作,首先考虑边境地区的合作,由于经过20多年的磨合,彼此相互了解,取得了很多经验,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的关键是这些边境地区的旅游合作应得到中心政府更多的支持,加快步伐,取得成效。例如,颇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注和支持的图们江地区(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处)的区域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一个生物多样性突出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而且还可以打造一个以“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为主题的主题公园。中国呼伦贝尔市与俄罗斯和蒙古国两个国家交界,具有垄断性的区位上风。以中国满洲里、漠河和黑河三个边境城市为基础创建三国风情旅游区域对内地和区域外市场有很大的吸引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线路开发,以产品为突破口。从中、俄、蒙三国的旅游资源看,都可开发出一些颇具魅力的旅游线路。例如,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的呼伦贝尔地区,有着良好的草原、森林和湿地,便于开展生态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依据这些资源开发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产品非常受市场的欢迎;有着共同革命经历的三国都有开展“红色旅游”的景点和纪念地,可把各国国内红色旅游线路与国际旅游线路对接;发挥铁路上风,设计连接中、蒙、俄三国的铁路旅游;满足当代人的“怀旧情感”,开发寻找历史遗迹、缅怀往昔经历,唤起心中记忆,实现终身夙愿,都会是受欢迎的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