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园建设与文化精致原则(1)(3)
2013-11-20 01:32
导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近年随着经济进步也大兴主题园的建设。大部分是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为表现题材。 5.中国大陆主题园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近年随着经济进步也大兴主题园的建设。大部分是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为表现题材。
5.中国大陆主题园的发展
中国大陆在80年代建设了一批机械游乐园,带动了很多城市游乐性园林的发展。而真正具主题意义的主题园则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深圳。1989年“美丽中华”的开幕为中国大陆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显示了一种新的手段,其惊人的游人量(高峰时逐日达1.5~2.0万人)和巨大的收益终于打消了很多人对这种新形式的疑虑。1991年“美丽中华”四周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开村,又获巨大成功,几乎成为往深圳人的必游之所。从此,主题园这种形式便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表1罗列出我国近年来已建,正建和拟建的一部分有主题概念的园林和游乐场所,可见“主题园”建设之热烈程度。
三、我国主题园的发展方向
1.我国近年发展主题园的得失
主题园概念在我国的普及引发了主题类园林和主题性游乐场所的建设***。这些“主题园”风格各异,规模大小相差悬殊,有的占地几10km[2],有的仅仅借助公园的一隅而建成,还有很多是从旧游乐园、游乐场改建而来。它们变幻的形式、鲜艳的色彩、神秘的名称和传统游乐园构成极大反差,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留意力,并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游乐选择的方向和比重,如今已占据了游乐市场的尽大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娱乐需求层次的进步,特别是主题园建设密度与强度的继续增加,很多缺陷也开始暴露出来了。
首先是很多主题园未作具体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就匆匆开工建设。“美丽中华”的轰动效应导致了后继者追求经济效益的偏向,急于富起来的地区和单位把它当作一种致富手段,过分追求“投资少、见效快”,以至题材重复甚至模仿抄袭。从表1中的名称就可见一斑;其次是规划设计的水平偏低。(甚至缺乏规划设计)由于设计职员对主题的理解肤浅导致了表现方式简单粗糙,不能充分展示主题的文化内涵。(固然选择开发的主题大部分都采自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很多规划只是将一个个模拟或微缩景点进行排列组合;第三是施工粗糙,不仅缺乏细部推敲,而且很多工程对大的标准、比例都把握不当,造成一些不伦不类的“怪园”。此外,还有经营方式僵化、缺乏想象力、治理不善、运转不佳等缺陷。尤为不足的是大部分“主题园”中现代科技的应用几乎为零,技术水准还不及一般的机械式游乐园,大大影响了表现力。严格来说,我国目前的“主题园”还不具备完善的主题形态,只是一种端倪的初露。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我国主题园的发展方向
主题园形式丰富、内容包罗万象,无论对我国的园林、旅游或是娱乐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远景。但我国究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目前阶段不论是民众对主题园的需求量,还是政府及企业开发主题园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而其建设不可脱离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水平,要留意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的现实性。根占有关统计资料,[b*]1955年美国洛杉矶Disneylend开放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19.3美元;1983年日本东京迪斯尼乐园开放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11799.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894.2美元;而我国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11.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25美元,据猜测,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达到9557.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722.4美元。固然这两项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民的实际消费水准,但至少可以提示人们,近阶段在中国大陆建设像迪斯尼世界这样大型的主题园,并不是很轻易模仿和成功的。由于它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人才库,以及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支持,而且要有广阔的市场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