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研究(1)(3)
2014-01-23 01:23
导读:2.农产品消费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型、繁琐型转向现代
2.农产品消费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型、繁琐型转向现代化的多样性、快捷性和交互性,这就对农产品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物流体系必须具备充分的柔性,能更好更快的提供高质量、高价值、多选择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流通中的各个节点就需要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构建共同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相互合作,即时沟通,共享信息,进步整个物流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人们快速多变的消费需求。
3.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需要电子商务
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不确定性以及生命周期较短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又具有全年普遍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等特征,如何解决农产品特殊性与其消费特征之间的矛盾是现代物流体系需要解决的题目之一。通过电子商务使农产品流通网络化可以把区域性、分散性的农产品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平台上以适应消费者多变的需求, 改变农产品在产地过于求,在销地供不应求的市场分割局面,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本钱,进步流通效率。
三、构建我国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举措
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就是以互联网为条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第三方物流为保障,在供给链各节点间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从生产者、分销商、零售商到终极消费者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整个供给链上畅通无阻,将原天职离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物流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实现整个农产品供给链的无缝对接,终极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的,为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提供解决思路,构建一个由农户、企业、政府、消费者共建的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化体系(如图二)。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INTERNET——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基本条件
从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到INTERNET是连接农产品物流各节点的脉络,通过互联网农产品生产者可以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并有针对性的组织生产,从而确保农产品的供需平衡,缩小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降低市场风险;物流中间商可以根据农产品的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公道的组织仓储和输运,减少农产品在产地供过于求、销地供不应求的现象,降低信息不畅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终极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农产品供给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损失。因此,互联网建设尤其是农村互联网的建设是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基本条件,尽管这个条件在目前阶段还没有实现,我国只有0.8%的农民能够上网,相对于美国的51%、巴西的14%来说还有较大差距,但已得到相关政府部分的重视,比如***在2006年229号文《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确保十一五末全国基本实现乡乡能上网的规划目标”,相信这一条件在近年一定会实现。
2.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电子化物流的客观条件
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以最快捷的方式,最低廉的本钱,最高效的运作模式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不仅需要较高的治理水平,还要有先进的技术为之服务,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体系要吸纳和采用很多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技术,还要其本身不断创新和开发很多独特的物流技术。从基础应用技术层面上讲,需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码技术(Bar Code)、射频技术(RF)为基础;从环境体系技术层面上讲,需要电子数据交换(EDI)做支持;在作业治理技术层面,需要及时制技术(JIT)、分类治理技术(ABC)做支撑;在销售时点治理技术层面,需要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有效客户信息反馈(ECR)、自动连续补货技术(CEP)、快速响应(QR)做保障。但这些技术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应用还处于低级阶段,要实现我国农产品电子化物流就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