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大都市周边城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突破点研究(2)

2014-03-22 02:33
导读:1.深入挖掘温江历史文化内涵,围绕老名牌推出新产品。依托宋代文庙、鱼凫王墓、陈家桅杆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大学城、科技园、生态园、惠明农业·生物

  1.深入挖掘温江历史文化内涵,围绕老名牌推出新产品。依托宋代文庙、鱼凫王墓、陈家桅杆等历史文化资源及大学城、科技园、生态园、惠明农业·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发展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
  2.把节庆活动做活做大,增强吸引力。节庆活动也是一种旅游产品。如“温江赏花节”、“冬季田野追兔(鸡、鸭)大赛狂欢节”等。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办出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节庆活动,在主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具体内容和举办方式要做到有新意、有创意,真正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
  3.发挥大学城科教优势,做精科教旅游。举办青少年科教主题夏令营,推出科教型、修学型、文化型产品。院区合作,以“科学、人文、自然”为主题,打造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温江科教旅游新亮点。
  4.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享乐需要。旅游是一种高级消费,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要以景点为中心,搞好配套服务项目,如歌舞观赏、民俗风情表演、自然博物展览、饮食服务等项目,使游客在游览之中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服务和享受。探索旅游与文化娱乐业结合新路子,大力开发亲水休闲、绿色休闲、购物休闲、文化休闲等休闲产品。
  
  三、温江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几个重要突破点
  
  (一)一三产业互动:打造北部片区旅游产业
  西部大开发以来温江及时转变传统农业为以园林、花卉为主的高附加值农业。温江北部片区成为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高档次、规模化、标志性园林基地。但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城市规模扩张为主的基础建设、大型项目建设终会逐渐降温,园林产业发展拐点已显,靠单一的苗木、花树销售支撑的北部片区十万亩园林、十几万人生活难以乐观,必须预见性考虑为北部片区园林产业接续新的产业、市场、收入。而考虑到减少区域产业调整震荡、继续释放园林资源优势、配合温江市区化的生态环境要求,北部片区产业调整方向的最好甚至唯一的选择就是旅游了。以园林为主的农业只须“推开门、擦擦脸”就地顺便、兼职、互动地拉起旅游大旗。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区域内旅游联动切入点:点线旅游转向板块旅游
  温江处于成都、都江堰及其关联区域之间受到关联区域旅游的抑制。温江要发展自身旅游,就必须与关联区域实行联动,依托成都、都江堰等区域寻找发展机会,以成都、都江堰为跳板使温江脱颖而出[2]。在温江旅游区战术性规划指导下,区域内外都需着力推进从“联谊交流”向“务实议事”转变,由“点线旅游体系”向“板块旅游体系”转变,实现真正意义的区域融合和“无缝对接”[3],加强景区、景点、旅游企业信息互通,建立深层次合作机制,共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开展对外促销,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宣传手册,推动各景区、景点客源互送。充分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资源上的互补性,实现区域空间、资源和品牌的聚集,共创旅游区域品牌[4]。
  (三)房地产与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温江近年来旅游资源的积累、旅游形象的打造、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旅游配套条件的提供,都比较严重地依赖其环境的优化、交通的改善、区位的突显等地产支撑条件,尤其是在芙蓉古城、国色天乡、国际花博会等主题旅游地产项目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温江旅游业早已深深地打上了“旅游地产”的烙印。
  旅游地产既要追求长期持续、大范围、带社会性的旅游效应,又要追求短期、局部的商业效应,二者有着明显的冲突,兼顾起来比较困难。
  (四)实施“旅游北上”战略温江北部区域旅游业发展面临区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紧临都江堰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园林文化和水域资源为温江“旅游北上,三产兴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旅游北上”战略的实施也遇到了极大挑战。其一,相关部门对“旅游北上”战略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上缺乏统一性,行动上缺乏协调性。其二,北部片区发展什么?怎样发展?配套设施如何构建?等问题还未解决。其三,北部生态旅游片区缺乏建设发展详规,与旅游业不相匹配甚至相冲突的产业已进入北部片区。应当对北部片区统筹规划,将与旅游业发展相悖的企业、产业有序“请出”北部片区,并对即将进入该区域的产业进行严格审批。
上一篇:以文化提升旅游品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