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旅游规划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4)
2014-03-28 01:21
导读:[1]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Duncan Tyler,Yvonne Gu
[1]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Duncan Tyler,Yvonne Guerrier,Martin Robertson 主编.陶犁,梁坚,杨宏浩译.城市旅游管理[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4] 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旅游学刊,1995,(5).
[5] 这是笔者借用的一个概念.所谓"自疏效应",是指当一个区域的旅游密度达到一定比例后,潜在旅游者就会通过信息的反馈,选择其它地区游览的现象.如中国的黄金周,如果"五一"黄金周期间这个地区人、满为患,往往"十一"黄金周期间就相对冷淡.
[6] 乡村度假是国际上流行的四大主题度假产品之一,其余3个是:海滨度假、山地度假、温泉度假.
[7] 笔者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陈传康教授在1996年发表的文章中就预见了城市康体休闲旅游发展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依托酒店作为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第二阶段为成熟的综合性康体中心,包括俱乐部、大型综合性夜总会、晚间娱乐特色街等;第三阶段则是适应城市周边辐射旅游发展,依托乡村、山林、水边等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的"健康休闲、亲近自然"的康体休闲世界,包括高档次的俱乐部,也包括农家乐.
[8] 大连的日本街、俄罗斯街、广场、女骑警、模特学校、国际
服装节、足球学校等,经过营造,竟然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张张"名片",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因此,在将城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方面,大连很值得中国的其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