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2014-03-29 01:05
导读:品牌意识淡漠。短期利益使品牌意识在绝大多数旅游商品开发商心目中荡然无存,为求得一时的效益而 放松 了对产品包装设计、质量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
品牌意识淡漠。短期利益使品牌意识在绝大多数旅游商品开发商心目中荡然无存,为求得一时的效益而
放松了对产品包装设计、质量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独立研制的少,相互模仿的多,只强调价格低廉,忽视了应有的质量,以致市场出现的多是一些设计粗糙、包装简单的“地摊商品”,从而也就使“品牌”二字无从谈及。又由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设计者缺乏专利保护观念,致使真正有创意的纪念品或艺术品可以随便仿造,打击了研究设计者的积极性。
旅游购物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旅游购物市场缺少研、产、供、销的良好机制,发育不完善,导致产供销脱节,即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游客客源市场之间相互脱节,往往是旅游商品找不到市场,而游客又找不到旅游商品,供需双方互不满意。旅游购物商品专业化、特色化、小批量的特点与市场化低成本、大批量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客观上阻碍着人们研发、生产旅游购物商品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融资能力低,难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调整生产,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不能适销对路。不能以游客的需求作为旅游商品生产及销售的导向是旅游购物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不少对新产品的研发有兴趣的厂家,又常常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使不少好的创意最终难以成为产品而无法推向市场。因此,长期以来各地往往采取相互仿制已有产品或一直沿袭原有产品的方式生产旅游商品,有的甚至直接由外地进货,一些重点旅游景点画地为牢,进货渠道单一,产销渠道脱节,进一步造成旅游商品雷同,呈现出“全国大多相同,一地十年不变”的局面。
旅游购物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旅游活动是跨地域进行的,多数情况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游客很难了解有关旅游商店和旅游商品的各种信息,对旅行社的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间接了解。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国或地区旅游商品及商店的信息掌握,主要来自旅行社和导游,这是旅行社操纵整个旅游购物市场的根本原因。在旅游购物市场中旅游企业往往拥有比旅游者更多的信息,从而导致旅游购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掌握客源的旅行社以旅游购物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因此,经常以高额回扣作为给旅游购物商店输送客源的重要条件。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旅游购物商店为了保证客源,一方面不得不增加给旅行社、导游和司机的回扣,另一方面尽量压低商品的进价,抬高商品的销售价,这必然损害旅游者的切身利益,使旅游者买到质价不符或假冒伪劣商品,使旅游购物成为旅游者不愿涉及的黑洞,导致旅游购物市场越来越萎缩,从而也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长期发展。
高层次研发人才缺乏。目前国内部分旅游商品的设计明显落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产品设计单一、缺乏新意、产品设计开发没有系统化,以致国内旅游购物市场上的商品几十年来大都一个模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从事旅游商品设计的专业设计人员、机构数量和力量不足,使得业内设计创新能力有限。我国设计人员大多为工艺
美术专业毕业,学科背景单一,几乎都是从
美学角度设计产品,很少有旅游、经济等相关专业的人士参与策划,加之各种人才之间缺乏交流,致使设计出的产品多是工艺品,难以集纪念性、观赏性、艺术性、知识性、独创性、收藏性于一身,这就很难满足旅游者的各种特殊需要。
发展旅游购物的对策
提高对旅游购物资源开发的认识。我国旅游购物发展的弱势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我国旅游业强劲发展的势头极不相称,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旅游购物看作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把购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旅游商品、旅游购物设施及人员三个方面同时着手,通过对它们的有机整合,使旅游者获得难忘的、独特的购物经历和旅游体验,从而提高旅游购物吸引力。为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从事旅游购物新商品开发的企业在政策、税收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支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形成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一步促进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旅游消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