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2)
2014-04-08 01:47
导读:开封是“宋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城市形象竞争定位原理,在全国范围内城市特色弱化、千城一面现象突出的情况下,开封应突出北宋文化
开封是“宋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城市形象竞争定位原理,在全国范围内城市特色弱化、千城一面现象突出的情况下,开封应突出北宋文化特色,打造宋都古城,从而树立有别于郑州、洛阳和西安的独特的旅游形象。挖掘宋文化魅力、打造宋文化特色,是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开封重修和新建了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已形成了龙亭湖风景区、包公湖风景区、禹王台繁塔风景区和开封至朱仙镇、开封至兰考两条旅游线路的“三区两线”文化旅游景观链。深入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提升宋文化旅游产业的品位和档次:要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以“塑造世界历史名城,体验宋都千年梦华,打造唐宋古都走廊”为目标,以“宋都·宋文化”为宗旨,完善水系工程,开发开封古城墙和“城摞城”奇观,将宋都古城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要加快“申遗”步伐,将北宋东京城遗址与同是“国保”级的北宋开宝寺塔(铁塔)、北宋天清寺塔(繁塔)和开封城墙等其他相关珍贵遗迹组合,通过有机地整合、修复和展示,加上国宝《清明上河图》及《金明池争标图》、《东京梦华录》的印证,联合“申遗”,提升现有景点的整体品位。
(三)突出文化旅游经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文化旅游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态。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应通过各种形式把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表现出来,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经济。开封作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被称为“
戏曲之乡”;因曾在宋代产生过“苏、黄、米、蔡”四大书法派系,被称为“书画之乡”;作为我国五大名绣之一的汴绣,以其独特的针法成为中国工艺
美术的精品;开封又有“盘鼓艺术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菊花之乡”等美誉。宋词文化、历代名人文化、黄河文化等也都是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围绕“宋文化”主题,进一步突出各景区、景点的个性特色,选取市井民俗文化、皇家宫廷文化、宗教文化、府衙文化、商贾文化等不同侧面,来确立景区定位,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吃、住、行、游、购、娱不仅是旅游的主体内容,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郑汴一体化使两城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将极大拉动本地游的市场。因此,开封应着力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商务及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实现由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度假型产品过渡。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如假日休闲、市井体验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民风民俗、美食名菊、民间演艺、工艺制作类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悬河长堤、村落沃野、渔牧花果类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对老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升级换代,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把开封建成影响力巨大的书画、古玩、手工艺品交易中心和宋文化、中原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这样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包装和展示,“开封游”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内容将更为丰富,品位将得到提升,更具备从“一日游”到“多日游”的基础和条件。
旅游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关联性强。然而开封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品种少、档次低、规模小、销售不畅,造成旅游产业链条过短,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对拉动旅游消费有较大作用的“购、娱”两个环节比较薄弱。因此,在旅游产业结构组合方面,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多种功能。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和有关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鼓励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挖掘开发能够反映开封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开封的花生糕、包公豆、朱仙镇豆腐干、陈留豆腐棍、兰考豆腐乳等,要改变包装粗糙、质量不统一的现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对朱仙镇木版画、汴绣、官窑等,更应很好地挖掘,使之成为旅游商品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