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2)
2014-04-09 01:18
导读:4.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是打造“生态休闲旅游胜地”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与
4.森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是打造“生态休闲旅游胜地”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江西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充分利用江西独特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树立“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品牌,这些重要论述成为江西省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江西要打造“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必须对现有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重组和创新,即深度挖掘江西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类风景名胜区的休闲旅游功能,深度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形成完美的产品系统升级,为建设知名“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增添新的色彩。
三、深度开发的条件与开发现状
1.区位特征。江西有优越的区位地理。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处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后方,是唯一一个同时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三个经济区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江西与长珠闽主要城市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间,而由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组成的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使这些城市的游客来我省越来越方便,时间越来越短,只要有假期,就可以来住上几天,让江西成为他们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2.生态环境。江西是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十五”期间全省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均为“优”,江西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其一、江西是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江西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60.05%,居祖国大陆第二位。中科院《200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5]认为:江西区域生态水平在全国排第7位,区域环境水平指数在全国排第9位,环境支持系统指数在全国排第11位。其二、江西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据全国环境统计报表,多年来江西的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在中部六省均排在最后一位,有如一个天然的氧吧。其三、江西是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江西的2400多条大小河流总长度达1.84万公里。全省年均降水量1341mm到1940mm,地下水多年平均21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在全国排第7位,水质属全国最好的省份之一。其四、江西是全国湿地占国土面积比率最大的省份之一。湿地类型按《国际湿地公约》划分,有21种,面积365.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达21.87%。鄱阳湖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五、江西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江西省已有植物5115种。列入《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植物有5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9种。江西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2.4%和50%。其六、江西是古代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发祥省份之一。以白鹿洞书院、象山精舍为代表的书院和以东林寺、真如寺、宝峰寺、上清宫等为代表的禅寺道观等古建筑均是传统生态建设的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
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生态环保思想上,儒家以“仁”为出发点,主张善待自然万物。宋时程朱理学的“天人合一”主张对于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3.资源优势与开发现状。至2007年7月,江西省共有森林公园92处,经营总面积达43.41万公顷,占江西省林业用地面积4%以上,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数达36处,经营面积为33.07万公顷。江西省初步形成了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体系。江西省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38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5个;江西省建有自然保护小区5000余处,在全国排第五位,总面积达98.42万公顷,基本形成了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江西省已形成以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以京九风景线为脊梁,以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骨干,以市县级风景名胜区为联结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风景区体系。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3300平方公里,占江西国土面积的2%左右。江西的湖光山色,名山峻岭,奇峰幽谷,名泉飞瀑,唱尽了大自然的“奇、幽、险、美”,享有很高的声誉和旅游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