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2)
2014-05-16 01:28
导读:造成南部山区无序开发并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4个:首先是南部山区风景秀丽,有较大的旅游市场需求空间;其次是当地政府和民众具有很强烈
造成南部山区无序开发并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4个:首先是南部山区风景秀丽,有较大的旅游市场需求空间;其次是当地政府和民众具有很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欲望;第三是南部山区管理区域过于分散,规划方面也一直没有具体的方案;最后是该区域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如何将济南市区与南部山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统一进行开发;如何科学保护泉城的泉脉;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等经济开发,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和走向小康社会等,都是泉城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规划控制与科学保护的生态学对策
济南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再次明确“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南控”发展战略,这是南部山区发展的总体原则。对于“南控”发展战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要控制城市向南部地区发展,特别要控制房地产的盲目开发;二是对南部地区自身的发展要控制,特别要发展地方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济南市的“东扩、西拓、北跨”工程基本完成后,南部山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及“南控”战略即将实施。经专家鉴定并公布的《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研究》,确定了该规划的期限、分阶段的目标及主要保障措施。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在济南泉域地下水补给区基础上申请建立的。其首要和主导功能为水资源涵养和地下水的补给;辅助功能是保护地表饮用水源、保护自然地质结构、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南部的地表分水岭、东部的东梧断裂、西部的马山断裂以及北部的火成岩体将济南泉域闭合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通过岩溶裂隙和溶洞迅速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在接受补给后,通过地下溶洞和地下河等途径迅速向北运移,在北部受到火成岩的阻挡,承压形成裂隙上升泉群。其独特的地质结构类似于天然的“坎儿井”,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由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的北部,尤其是济南市“一城四团”范围内的区域地面硬化严重,基本丧失了地下水补给功能。为此,本次规划范围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范围内去除主城区建成区范围和党家庄组团,确定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北部以南外环向经十东路和经十西路两侧的延伸线为界,东、西、南边界与泉域地下水补给区边界吻合,功能区总面积为1513平方公里。
根据水文地质研究,济南地下水补给区分为直接补给区和间接补给区。间接补给区并不能对地下水形成真正有效的补充,而近郊港沟、姚家、党家庄、十六里河及长清平安店一线的直接补给区是济南泉域地下水最直接、最主要的补给区,也是最重要的保护区域。
本次规划在确定区域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基础上,对区域进行了功能区划,并提出各功能区的相关保护措施;加强对给水区域的保护,明确提出济南市区必须以功能区北界为控制边界,严控城区开发进一步南移;严格控制地下水水源涵养一级区的开发,禁止新建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对功能区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区域点源、面源污染;制定对功能区的相关倾斜政策,支持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
南部山区共有大小山头660多个,其中近一半的山头绿化状况尚处于较低的水平,部分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尤其是在直接补给区的裸露山区,水土流失使得原本比较脆弱的山坡土壤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始终得不到改善。因此,水土保持不仅是南部山区的重要辅助功能,也是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部山区的药乡、龙洞、小娄峪、跑马岭、五峰山、灵岩寺、千佛山等区域为动植物物种集中地,保护区域的动植物多样性不仅对动植物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础。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功能区有两大主要任务:一是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保护现有生态状况保持良好、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重点区域,防止发生新的退化和人为破坏。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方式,对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典型性、完整性的自然区域予以特殊保护;二是通过自然恢复、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遏止区域的生态退化趋势,解决区域生态退化各方面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建立严格保护区域或自然保护区;开展退耕还林还水、小流域治理、荒山绿化,科学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加强对区域内点源、面源及城镇生活废水的治理,控制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