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经济基础理论“缘板5+2学说”构件(3)
2014-06-21 01:05
导读:四、交通环境因素 ●高速公路 ●一般公路 ●站场建设 ●港航码头 ●地方铁路 以上就是区域旅游经济基础理论“缘板5 2学说”的整体构件。从上个世纪
四、交通环境因素
●高速公路
●一般公路
●站场建设
●港航码头
●地方铁路
以上就是区域旅游经济基础理论“缘板5 2学说”的整体构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到今天,基于缘板理论,全国各地在发展“大旅游”的思想指导下,许多地方主动出击,打破地域界限,与周边地区共同构建起多层次、逐步逐级推进的旅游圈层,以实现在旅游资源、市场、产品、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与分工合作,从昔日的“武汉大旅游圈”、“黄山大旅游圈”、“环渤海旅游圈”、“泛珠江三角洲”、“大湘西”再到今天引领风骚一体化的“长三角”、“晋冀鲁豫经济协作区”,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已驶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缘板理论坚持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民族、文化等宽广的社会视角去观察旅游,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旅游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 厉新建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 魏小安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 罗明义:国际旅游发展导论[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 庄志民:旅游经济文化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5] 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科学出版社,1998
[6] 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0
[7] 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8] 张河清: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导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9] 刘颖奕、徐克强:“区域经济融合的向心力”系列
调研报告之一--充满生机的沃土[J].经济日报,2006年5月16日版
[10] 丁登山、刘奕频:环球风光旅游--外国旅游地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版